【左右·深度观察】刷短视频算阅读吗?

2023年04月23日 13:06: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围绕阅读,都有不少热门话题。如果说前几年,大家还是在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方式上争论不休,那么现在更多是转向刷短视频和读书之争了。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很多人担忧短视频占据了太多的注意力,还有多少人能真正沉下心去阅读呢?最近,微博发起了“全民阅读态度调查”活动,围绕的问题就是“刷知识短视频算不算阅读?”调查开启一周来,约4.6万人参与了投票,有45%的网友认为刷短视频是现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你怎么看?

  “3分钟读一本书,今天我们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们5种勇气,让我们不再害怕被讨厌,帮我们获得自信和自由,第一种接受过去的勇气……”这是一个名叫“不略”的博主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则短视频。他用精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的内容脉络和逻辑关系,再配上有趣的卡通插画,仅仅24个视频,就积攒了53.2万粉丝110多万的点赞。

  的确,相比略显枯燥的看书,短视频形式灵活,趣味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较多的信息,虽然出现时间不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追随者。《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 就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 10.12 亿,人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 2.5 个小时。

  我们在网络平台上随手搜一搜,利用短短几分钟分享一本书,科普知识点,甚至讲解晦涩法律条文的短视频不在少数,这样的内容创作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识类博主。但看他们的视频,能算阅读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有赞同也有反对。

  有市民表示:“我觉得算阅读,大家时间也比较零碎,通过短小的短视频来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就比如b站的罗翔,在没刷他视频之前我可能真的不了解这些法律知识。”也有人认为,应当拓展阅读边界:“时代在发展,知识的载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从最早的书本到电子书再到短视频,会给我们在生活还有其他方面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反对的人中,有人认为,阅读的关键在于思考,而短视频剥夺了这个过程。“我觉得不算阅读,阅读还是针对文字性的,因为阅读要靠读的人自己去理解,视频其实已经做了一个翻译,它不是一个直接对信息的理解了。”

  微博上网友们也是吵翻了天,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已经有4600多万网友对这一话题进行了阅读和讨论。有网友评论:拿筷子算不算运动?有网友直言:那叫浏览不叫阅读,但也有网友表示,两者本质都是摄入信息。

  在江苏广播大蓝鲸平台上,话题讨论同样踊跃,认为刷知识短视频不算阅读的朋友占到了绝大多数。

  网友“木木木”留言给出的理由是,大部分短视频留给观众的思考时间非常少,提供短暂迅速的情绪价值,很难真正记住或者是应用;而阅读是按照自己的思考来理解书本的内容,产生感悟与体会。如果看短视频的时候做一点笔记,可能会更接近于阅读的过程。

  网友“高低思考”的留言很幽默,他说:“如果刷短视频算阅读,那么每天睡觉的躺下、起床就算仰卧起坐。”

  网名是一个月亮符号的网友,是我们留言区少数持认可观点的,他说:广义看,通过视频获取信息,也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弥补了一些文字阅读的枯燥乏味,改进了阅读体验。只是,当前一些小视频展现知识的权威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能不够,使用时需要注意甄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传统的观念里,阅读都是和书本、文字相连,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但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我们阅读概念是不是也应当有所更迭?当下阅读的介质更加丰富了,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表格、标点外,又增加了视觉、音频等等。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认为,尽管有些无可奈何,但不能否认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之一: “阅读已经进入依赖电子媒介和新媒体的潮流趋势中,这基本上是不可抗拒的。短视频肯定还是属于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的一种延伸,所以某种意义上讲,它不是我们特别期待的倡导的那种理想化的阅读方式,但是它仍然是新的阅读方式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无可奈何或者说权宜之计。因为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非常快,成年人要有完整的时间去阅读,变得非常困难。”

  本周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读书生态报告》似乎也在印证越来越多人正在通过短视频进行阅读。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达279.44%,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

  截至2023年2月,包括莫言、刘震云在内,共有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抖音,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抖音分享读书心得,专业的说书讲书创作者数量也已过万。

  入驻短视频平台似乎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出版社和作家们的必然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张鹏就表示,在出版新书之前,编辑们也会对书的亮点进行提炼,从而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但他认为浏览这些短视频还算不上真正的阅读:“我觉得短视频它不能取代阅读。大家习惯用短视频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可以认为是对深度阅读的补充,但它不是一个取代。一本书可能20万字,但是这个书的亮点可能500个字就能凝练出来,相当于书的营销文案一样。但这种情况之下,它们很难在我们的脑子里形成持久的记忆,我们说文化更多的是需要有记忆。这种快阅读,它只能是在短时内给你形成一定的文化刺激,但是没有办法形成文化记忆。”

  尽管争论颇多,但不可否认,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从积极的一面看,知识类的短视频还是以知识为内核,视频只是载体,它们就如一扇扇窗,带领受众快速知晓一本本书,节约了选书的时间成本,也让读书人能够迅速与爱书实现双向奔赴。

  尽管短视频对阅读有一定益处,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很多人刷完短视频后并没有进入深度阅读,还只是停留在碎片化阅读阶段。比如同样的一本《三体》,阅读书籍的人看到了它的世界观、故事情节和文采,而看《3分钟看完三体》短视频的人,只能大致知晓它的简介和结局。说到底,知识短视频就像一本书的目录,只能让读者了解书本的大概,而非全貌。

  而更让人担忧的则是,短视频在给人们带来阅读方式革新的同时,也会使得全民阅读面临着“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的挑战。

  毋庸置疑的是,一本书在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上的成就也不是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所能囊括得了的,而刷短视频和深度阅读也并不是非左即右的选择。如果你通过短视频刷到了一本好书,别浅尝辄止,不妨带着自己独立冷静的思考,真正走进这本书,深入阅读,相信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