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21日 第 13 版版面截图
江苏省淮安书房盱眙店主管张慧琳在整理书籍。许昌银摄
读者在淮安书房盱眙店阅读。许昌银摄
江苏盱眙,24小时书店主管张慧琳——
“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
夜深了,小城灯火渐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凤凰广场3楼的一家书店却灯火通明,这是我们县城第一家昼夜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2021年底,淮安书房盱眙店正式开业,时年26岁的我来到店里工作,如今已是门店主管。
一座小县城,为啥要开一间24小时书店?这得从两年多前的一次问卷调查说起。那时,我所在的盱眙县新华书店计划搬迁升级改造,向读者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
有些出乎意料,近八成读者向我们提出,希望盱眙有一座夜间营业的书店。一名中学生写道,“县图书馆夏季18时闭馆,冬季17时30分闭馆,晚上缺少安静读书的地方。”还有一名企业职工说,“下班后做完家务,基本就没有仍在营业的书店了。”
开办一间24小时书店的设想应运而生。为了方便市民休闲逛街时看见书店、走进书店,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们将24小时书店选址在县城中心地段的商业广场,县财政还给予书店100万元专项经费补贴,激励我们将这件民生实事办得更好。
办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起初难度不小。晚上9点以后,商场就打烊了,进出通道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与商场物业方协商,商场为书店保留了距离最近的一部电梯。读者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大楼,出电梯右手边就是书店。
开业伊始,为了加强安保管理,读者需要先办理书店阅读证,夜间方可刷卡进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共享夜间阅读资源,去年下半年起,市民夜间刷身份证即可进店。
24小时书店,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也让我邂逅了许多追梦路上的奋斗者,20岁的读者李陈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从盱眙技师学院中专毕业后,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苏州市职业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令他羡慕不已。
“上大学是什么体验?那是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吧?我也想试试职教高考的对口单招,也就是普通高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李陈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我。为了准备对口单招,去年10月,他回到盱眙,每天晚上都来我们书店,有时在自习区做模拟试卷,有时在阅读区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经常复习到凌晨。
全职妈妈张晓然也是24小时书店的夜读者。女儿上小学后,照顾孩子的负担减轻了,张晓然就把目标瞄准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希望以此作为未来重返职场的“敲门砖”。每晚七八点钟,女儿在附近的培训班上形体课,张晓然就来书店看书。近期,她在书店登记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这本书,我们很快就能完成订购进货。
夜读者中多半都是像李陈、张晓然这样的“追梦人”,他们有刚走出校门的00后,有想转换职场赛道的90后,还有希望重返职场的80后全职妈妈……24小时书店因他们的到来,成为一个记录梦想、见证梦想实现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书店通常人不多,但也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读者。清晨4点多,店里经常会有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大叔来看书。他叫陈维光,今年55岁,是一名环卫工人。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5点半开始,在我看来这已经很早了,但他还是习惯每天早起半小时,先到书店看看杂志,然后再去打扫卫生。
晨风微凉,陈大叔每次来店里看书时,我都会端一杯热水给他。他总是很客气地道谢,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巾,把布满老茧的手擦干净后,再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页杂志。陈大叔每天收工后,还要回家给90岁高龄的母亲做早饭,他一边照顾老人家吃饭,一边给她讲讲当天的读书趣事。
听到这里,我心里又感动又敬佩。陈大叔说,自从有了24小时书店,生活大不一样了,读书不仅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还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看着陈大叔陶醉在书中的样子,我觉得在县城开书店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4小时书店,延伸的不只是经营时长,还有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不少读者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希望既可以买书,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借书”。在盱眙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支持下,24小时书店接通了盱眙县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
让县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在24小时书店流动起来。每季度,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到县图书馆书库定期更换书籍,新书更换比例已从最开始的10%提升至目前的20%——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好书,总能第一时间借到读者手里、带回读者家中。
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24小时书店特意布置了“有声读物墙”,读者戴上耳机就能直接“听书”,最大程度满足了老年人、视障人士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书店24小时开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过去,盱眙县新华书店搬迁改造前只提供日间经营服务,工作日平均人流量500人次,周末3000人次。如今,24小时书店在工作日的平均人流量即达到3000人次,周末日均人流量稳定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淮安书房盱眙店的营业收入则从搬迁改造前的100万元增至去年的228万元,涨了1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