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0日)上午,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小苏发现,包括来自无锡的柏诚股份和来自镇江的常青科技在内,10只新股上市首日集体高开,多数已触发临停。全面注册制改革为何会引发各方关注?对江苏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说,又该如何抓住这一政策“风口”抢占发展先机?
注册制改革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就会寻求机会上市融资,进而利用资金更快拓展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股票发行制度实行的是“核准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满足上市要求,并提供必需的材料后,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资质等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审核,确保优质企业能够获得上市的资格。
“核准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上市行为,但也暴露出发行审核时间过长、信息披露不透明、发行定价不合理等实际问题,从而让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一定程度限制了直接融资发展。
这次改革推行的全面注册制,就是“剑指”上述痛点,公司申报的材料真实合法即可登记入市,监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而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换句话说,就是更加公开、透明地由市场来监督企业披露的信息,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事实上,从2013年首提注册制改革,到2019年实行科创板试点,再到2023年主板注册制正式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已经走过10年时间。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表示,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动,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
靠市场投票 创新型企业大有可为
江苏有着良好的鼓励企业上市氛围,两年前启动了《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大力畅通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渠道,培育和推进企业上市。目前,江苏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就在本月初,随着华海诚科登陆资本市场,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科创板上市公司突破100家的省份,意味着近五分之一的科创板公司来自江苏。
数据来源:Choice (排名不分先后)
随着高质量发展步伐加速,当前江苏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后,对于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因为企业上市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单纯地看账面上盈利与否,而是放在市场检验其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潜质。这一制度的“包容性”颇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此前,借助注册制试点红利,江苏一些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以技术研发见长的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此上市,去年公司净利润实现了由亏转盈。可见,用好全面注册制,无疑会让更多江苏有潜力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当然,全面注册制是审核机制、上市标准的优化,并不意味着监管层面的松动。在上市企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日渐常态化的今天,江苏证监局表示,将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退市监管,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记者 | 陈超
图片 | 视觉中国 无锡发布等
编辑 | 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