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不再无名 让事迹更加明晰 云山万里 从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行

2023年04月05日 16:06:1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月5日上午,“云山万里 从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通过庄严仪式、隔空回信、后人讲述、文物征集等形式展现雨花英烈的家国情怀,在缅怀中唤醒记忆、传递真情,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引领奋斗航向。

  让英雄不再无名,让事迹更加明晰

  上午9:00,雨花英烈亲属代表、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司法警察、消防员、医护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中小学生等各界群众代表近500人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广场举行祭扫仪式,奏唱国歌、默哀、敬献花篮。

  “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南京好人”高洁作为社会各界代表,与雨花英烈亲属一同上前整理缎带。“从学生时代开始,每年清明我们都会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她告诉记者,能参加这样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是她的荣幸,自己会以满腔热忱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切实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从未停止的寻访,是更动人的缅怀。记者了解到,清明前夕,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寻访团队曾到浙江、西安、贵州等地追寻英烈的身份和事迹。在浙江宁波象山,寻访队员现场看到了郑光祖烈士牺牲在南京的详细证明材料,以及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等更多记录。

  郑光祖生于1908年,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31年不幸被捕,1932年5月31日被害于南京陆军第一监狱中。在“云山万里 从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现场,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说:“郑光祖烈士的一生是短暂而绚烂的一生,我们要把更多的事迹细节进行研究阐述后,融入丰富的展示传播形式。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英雄不再无名,让事迹更加明晰!”

  90岁女儿给牺牲90周年的父亲隔空回信

  1933年中国共产党还在内外压力的困境中步履维艰、上下求索,不少雨花英烈在这一年牺牲,包括吴振鹏、邓中夏、罗登贤等。今年是他们牺牲90周年。

  90年前,吴振鹏烈士在狱中给自己尚未谋面的女儿写了一封绝笔信,“孩子,用你的美丽来延续父亲执着的灵魂,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来验证生命的承诺!”90年过去了,这份思念有多浓?从女儿王行在病床上写给父亲的一封回信可见一斑。这份回信前不久刚写,满满两页纸,活动现场,由吴振鹏烈士外孙、王行儿子黄品沅代为诵读:“我常在您的照片前默诵您给我的遗书,总感到您就坐在我的身旁对我说话,给予我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虽已九十高龄,仍然与孩子们一起,继承您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永做烈士精神最忠实的追随者,中国道路最坚定的维护者,红色江山最忠诚的保护者……”

  纸短意长,现场很多人热泪盈眶。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吴振鹏中队的孩子们说,“吴振鹏烈士和王奶奶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他们是多么地思念对方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希望王奶奶一定要身体健康”。

  黄品沅现场寄语吴振鹏中队的小朋友们:“英雄的旗帜就是精神的坐标,是我们人生永远的引领,祝孩子们有朝一日做祖国的栋梁。”最后,他依照母亲的嘱托,将这封信留在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母亲表示,这样离外公更近,吴振鹏中队的其他孩子们也随时能看到。”黄品沅说。

  追寻“父亲”,血浓于水的家国之爱

  “我之前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上中学时,看到《革命烈士诗抄》中的一首《狱中诗》,那个作者简介跟我听到的关于我父亲的经历有相同之处,我就写信给我母亲,问这是不是我父亲……”活动现场,雨花英烈高波之女高安莉从西安赶来,动情回忆了自己找寻父亲的经历:“我母亲后来回信给我,说就是我父亲,因为我那时候小,不想告诉我,想等我长大了再告诉我。”从那以后,高安莉在任何的事情上都积极上进,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人。

  高波,原名高如化,陕西米脂人。1913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上一名优秀干部,1947年在陕西被捕,1948年10月牺牲。

  “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叫过‘爸爸’……”说到这里,高安莉的眼角泛起泪花。虽然高安莉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军,未能完成父亲在信中提到的“希望女儿莉莉长大后也能参军”的期待,但她的女儿高璐选择了参军入伍,继承了外公的遗志。而作为一名白衣战士,高安莉用行动继承了父亲的奉献牺牲精神,如今年过七旬的她依然坚持每周坐诊,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我热爱这个事业,帮助病人我很满足很幸福,所以别人问我累不累,我真的觉得不累。”她说。

  深化开展“红星计划”,让文物“回家”

  在“云山万里 从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现场,高安莉还将从家中发现的父亲的一些资料捐赠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包括父亲学习时的材料、母亲与父亲的来往信件、一些老照片等。

  “我很想自己留着,毕竟这些东西捐出去了我就没有了,但是我相信放到雨花台能教育更多的人。”高安莉深知父亲的这些遗物,是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而她所捐赠的物品,也将通过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红星计划”得到最好的保存。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文物史料,深化史料研究、展览展示、宣传教育工作,活动当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特向社会各界发布革命文物和史料征集倡议。据了解,2016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发起了抢救性的文物征集活动,并于2019年将其命名为“红星计划”。活动现场,南京晓庄学院同学们演奏了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烈士联手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而刊载着《雪花飘》的珍贵周刊——出版于1942年的《青年音乐》,正是在今年2月由南京晓庄学院通过“红星计划”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

  此次倡议征集的范围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与雨花台烈士相关的史料、文物及文献;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实物、文献资料及口述史料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为捐赠者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凡符合征集范围的实物、资料,经研究确定后,将以捐赠、购买、复制等方式进行征集;对无偿捐赠的单位和个人,在确定收藏后,将颁发《捐赠证书》,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捐赠奖励;捐赠文物展出时将对捐赠者署名,以示尊重和谢意。征集时间自倡仪发起之日起,常态征集、长期有效。

  “未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做厚红色‘家底’。持续深化开展‘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联合南京大学积极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红色智库提档升级等。同时坚持不懈推动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与智能技术、数字传播深度融合,让网络成为提升雨花台红色文化全国影响力的‘推进器’。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全新生命力。”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斌说。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雨薇 王文欢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