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圆梦。在五条岭烈士陵园周边,居住着一户特殊的人家,祖孙三代用70多年的时光守护着烈士的英灵。
“我叫卞康全,今年56岁。今年也是我们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的第76年。”
丰碑矗立,英魂永存,五条岭烈士陵园长眠着在盐南阻击战中牺牲的2000多名革命先烈,卞康全的祖父卞德荣当年就参与了烈士遗体的安葬。此后的时间里,卞德荣经常去烈士安葬地除草添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叮嘱儿子卞华不能忘记五条岭的烈士。卞华也从未忘记父亲的嘱托,在自己的孩子卞康全出生后,还带着孩子一起修整烈士墓。
五条岭烈士陵园守墓人卞康全说:“我小时候看见父亲母亲经常去烈士墓除杂草,有时候有点疑惑,人家都回去干自家田的事,而你们还在这里为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在这里填坟。我的母亲就和我们说,这些烈士是为老百姓牺牲的。他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我们就要把他们当亲人,把他们的墓修护好。”
1991年,一位从河北邯郸来的女士到卞康全家中借铁锹。一番交谈之后,卞康全得知她居然是五条岭烈士陈同桂的女儿陈继业。多年守候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寻亲人。看着神情激动的烈士后人,卞康全也暗下决心,要想办法帮助烈士们寻亲!2009年,盐城市组织各村镇收集信息,出版了《难忘五条岭》一书,确认了部分烈士的身份信息。卞康全终于有了帮烈士寻亲的依据,他开始给烈士籍贯地寄送寻亲信。
卞康全说:“当时的希望很简单。我写100封信,即使只有一位烈士的家属收到我这封信,我就值得了。”
多年来,卞康全一共寄出1000多封寻亲信,帮助373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在卞康全的书桌前,我们看到他用来查找烈士信息的一本《难忘五条岭》。经过多年的翻阅,有的书页已经脱落,烈士名录上还做了各种标记。
卞康全说:“如果说有哪个烈士家人打来电话,我就在上面做一个符号。只要有未接电话,不管这个是什么电话,担心是烈士后人打过来寻亲的。因为我们回拨这个电话,为山东烈士找到了他的亲人。”
清明前夕,拿着卞康全的寻亲信,沈锡林烈士的儿子沈汝康带着全家从大丰来到了五条岭烈士陵园。今年已经80岁的沈汝康一直不知道父亲安葬在什么地方,多年寻亲未果也成了他的心结。此刻,面对着父亲的安葬地,沈汝康深深鞠躬,诉说着70多年的思念。
沈锡林烈士儿子沈汝康说:“他牺牲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到这个地方来过。假如爸爸健在的话,他今年100岁了。希望后代有时间还可以来,来看看。”
卞康全说:“有很多外人不理解我,五条岭里面也没有其他人,烈士们也不会讲话,你感到孤独么。我每天对着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爷爷,他们名字我都能叫得出来。我陪护他们,为他们寻找资料、为他们回家找线索,我觉得每天都很充实。”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许啸 胡於棋 刘欧闻 供片台/盐城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