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阴乡村新变化!

2023年04月04日 10:22: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乡风淳,乡村兴,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江阴市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大家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让文明新风吹遍暨阳乡间沃土。

  着力传承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用起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户户文明家庭、一个个好人故事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江阴人的思想和作风。近年来,江阴市不断创新载体形式,多措并举引导广大群众传家训立家规,在全市形成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浓厚氛围。行走在江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小区文明公约等宣传标语,不仅扮靓了村庄“颜值”,更提升了村庄的气质。

  在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教子文化林里讲述着一个个经典家教文化故事,家教文化广场提供议事、讲学平台,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熟知传统家教文化知识。

  “我们璜土村环境美人心更美,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家风家训的标语、星级文明户考核的标准,大家实时对标对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村民徐律说。原先村民偶尔还会发生口角,但现在家家都是文明户、人人争当志愿者。村民周秀英退休之后除了照顾好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外,还担任“老舅妈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天带着队员们在村里巡查,维护好村容村貌,有时,她们还要及时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做好星级文明户评定,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顾山镇的“千年古村”赤岸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村、“规”出乡风文明,让文明观念浸润人心,让乡风文明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

  扎实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树起来

  为进一步滋养文明好乡风,江阴市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发挥好红白理事会、农村注册志愿者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刹住歪风陋习,弘扬新风,持续纯化党风民风。目前,江阴市已设置志愿服务站(岗)超250个,不断扩大“乡风文明志愿岗”的辐射范围。

  “过去办一场婚礼可谓‘大开销’,婚庆、宴席全算下来,要十多万。”江阴市青阳镇青联村村民王俊佳说,“村里红白理事会经常会进村入户宣传民俗知识,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乡风文明建设,随着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们办红事白事时,盲目攀比的少了,创新简约的多了。”

  聚焦改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靓起来

  乡风文明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条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江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一批环境优美、乡风淳朴、人文浓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典型。

  江阴市南闸街道陶湾村,近两年来成为了江阴及周边地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老村委大楼摇身变成了靓丽民宿,白墙青瓦,绿树远山,置身于此,连时光都会慢下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陶湾村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传统肌理和风貌格局,利用本土材料,挖掘风土乡情,打造廉竹书屋和党史村史馆,树立起村庄文化地标。

  “我们村里原先家前屋后都堆满了杂物、垃圾,现在,不仅处处都能看见‘红马甲’的身影,还在村委、志愿者们的带领下,以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变得越来越整洁。”村民吴国良说。现在,村民们在做好门前“三包”之余,还自觉维护党员志愿者的劳动成果,村里道路整洁了,庭院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既有家家“仓廪实衣食足” ,又有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接下来,江阴市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部门的协同作用,激发村民文化自信,通过创作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真正让乡村文化振兴落到实处,不断丰盈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让阵阵文明清风吹遍千家万户。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