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英烈越被崇敬,民族精神越发振奋。清明时节,万物滋长,思念绵长,江苏新闻广播、我苏网联合推出《你,从未走远》融媒体报道,传承英烈精神,凝聚前行的力量。
世界维和国际主义扬四海,一腔热血以身许国显忠魂。2019年11月26日,中国维和士兵付森生命定格的最后时刻。他在维和执行任务时,不幸感染上了疟原虫,致使多脏器功能损害,壮烈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3岁。2020年12月16日,付森同志被评定为烈士。
1996年1月,付森出生于兴化市沙沟镇,2013年,年仅17岁的付森就入伍当兵了。“谁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付森的老乡高大叔说:“我是看着付森长大的,从小就乖巧、懂事,长得帅,个子也高。他爷爷是军人,这小子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想当兵,17岁就去当兵了。”
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付森在原第一六一医院(现为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担任电话员工作。付森的战友、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勤务汽车队队长佘汉松说:“他入伍时年龄小,但特别爱笑,所有的战友都记得他灿烂的笑容!”
赴南苏丹维和的任务令一下来,付森毫不犹豫报了名,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过人的精湛技术,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付森任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分队通讯员,赴非洲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我们63个同志相亲相爱就是最重要的,这些小事多干点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付森烈士生前总说的话。在家里,付森是三代单传的宝贝,但是在维和医疗队中,他总是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出国前夕,远在北京办理护照的干事回不来,付森主动联系询问,默默地帮他准备好了脸盆、蚊帐、拖鞋、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同宿舍的室友生病、行动不便时,他当起了送餐员,半个月以来一日三餐从没迟到过,此外室友洗衣、刷碗的活,他也不由分说地揽了过来。
维和期间,付森刚抵达营区时,90%的电话线路不通且条件有限,付森靠着人力、用着铁锹,硬生生凿开了坚硬的红土地,将崭新的电话线埋入地下,2天之内恢复了营区内的正常通讯。和付森一起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战友徐小龙回忆:“当地气候条件极端,旱季最高温达到50度,雨季时经常下暴雨,野狗、老鼠、刺猬等野生动物经常啃咬线路,这些因素常导致通信线路故障。每次出现故障,不管风吹雨打、白天黑夜,付森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修处理。”
各种各样紧急的检修,付森平均每个月要进行两到三次,大部分都是晌午或是半夜。在蚊虫肆虐的户外,被追逐叮咬成了家常便饭的事。然而,可能就是在他执行任务的某个时刻,疟原虫已经潜伏在他的体内,导致他回国后突发恶性疟疾。
在恶性疟原虫的侵蚀下,付森多脏器功能损害。四百多天来,经过多次专家会诊、多种生命支持治疗、多重专门特护后,付森的脑功能无改善现象,各器官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于2019年11月26日7点59分遗憾离世。
付森不畏艰险的意志、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品质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虽然他走了,但激励着更多的维和军人化悲痛为力量,传承烈士精神,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砥砺前行,把忠诚使命镌刻在充满风险的维和战场上。付森生前战友彭振钢说:“他用热血挥洒出来的维和精神,我们会传承发扬、刻入骨髓,他用灵魂铸就的强军信念,我们会矢志不渝、永不懈怠。”
(江苏新闻广播/彭迪帆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