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一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年来,吴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借鉴江浙沪改革试点经验开展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并以高质量发展优势反哺生态优势,通过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累并贡献诸多“吴江实践”和“吴江经验”。
大力实施生态治理
为生态优势转化夯实基础
这几天,来自上海的朱女士一家在汾湖自驾游。本来打算“当天来回”的他们,因为陶醉于烟雨江南的水乡美景,临时修改了行程,打算在吴江多玩几天。
“鼋荡桥通了以后,我们来吴江很方便,非常适合周末近郊游。所以周六带家人过来转转,我们去了‘曲水善湾’、六悦博物馆,感觉意犹未尽。”朱女士说,这几天春雨绵绵,更加凸显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于是,她家老人和孩子决定留下来,继续在吴江“踏春”。
朱女士一家游玩的“曲水善湾”农文旅综合项目,位于汾湖高新区善湾村,是吴江乡村振兴重要示范项目,也是吴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落地场景”,项目区域内水杉居、喜柿餐厅、鱼菜共生有机农场、两山礼堂等点位已经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
在朱女士看来,寻味江南的乐趣在“游山玩水”,“曲水善湾”的特别之处,也在于毗邻众家荡。“水”是大自然对吴江的馈赠,也是吴江坚持生态和发展“双优势”转化的“底气”。
吴江古镇多、湖泊多,是名副其实的“千河百湖”之城,拥有河道2600多条、湖泊300多个,全区水域面积占比近四分之一。这种水网纵横、河湖密布、林田相依的自然生态基底和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空间,让吴江有了“世界级料子”的美誉,也成为供给优质生态产品、提升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资源。
吴江也没有辜负这份“福气”。近年来,全区上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宝贵财富,擦亮“一类空气、二类水质”金字招牌,以优美风景为发展赋能、为生态扩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推动国省考断面优Ⅲ、优Ⅱ比例大幅提升,水清岸绿的风景越来越多,蓝天白云逐渐成为常态。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以来,吴江进一步发挥“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优势,创新联合河长制,推动建立示范区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推动太浦河、汾湖、淀山湖等重要跨界水体联合治理成效明显,“跨界联合河长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生态与发展‘双优势’转化”连续获评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前提下,大力实施桑基鱼塘、蓝环工程、曲水善湾等一批示范区生态绿色、互联互通重点项目,为更大范围生态环境跨域协同治理与保护做好先行探索。
全面提升城乡风貌
为生态优势转化开拓路径
在桃源镇前窑村,“85后”新农人徐俊承包了30余亩土地用于水果种植,从水蜜桃到菲油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徐俊不仅掘到了“第一桶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近年来,随着全区城乡风貌持续提升,像徐俊一样扎根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吴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事业带来更多希望和动力。
3月份以来,随着油菜花大片盛开,位于震泽镇的苏小花田野餐吧迎来了消费“旺季”,连带着谢家路一起,成了长三角地区百姓争相前往的网红旅游胜地。
有人选择过来“看一看”,有人选择了“留下来”。自然人文摄影师孙晓东,从上海淮海路迁到震泽谢家路,长居“籽庐摄影工作室”;上海白相里民宿创始人张文轩,也将民宿开到了震泽乡村……
“我太喜欢吴江的乡村了,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舒适,非常适合居住。”孙晓东说,自己还曾在震泽拍到了珍稀鸟类,足以说明吴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力度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吴江坚持城镇与乡村、风景与功能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镇更新和乡村振兴,通过多种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
在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方面,吴江综合运用“拆、改、保”策略,推动建设23个城市产业双优融合更新项目;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连片打造“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泊群”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形成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群等八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湖泊生态群落,形成“一湖一景、一湖一产”的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区域新兴产业集聚、休闲旅游发展,实现用最好的生态环境集聚最优的创新资源。
截至2022年底,全区平均每日生活污水处理量相比2018年增长57.4%,污染物削减总量相比2018年翻了一番,“三张榜单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推进”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为经济优势转化提供支撑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吴江肩负着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重大使命,也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需要资源托底,资源瓶颈必须要靠“活水”来破局。
近年来,吴江突出绿色引领,统筹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国首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获批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用地改革、生态补偿机制等试点,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全区规上工业能耗持续下降,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吴江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以工联院江苏分院、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高位平台为引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全覆盖,省级示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总数连续七年领跑全省,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在创新驱动领域,吴江积极把握示范区建设和“科创圈带”叠加交汇机遇,大力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人才团队、金融机构等资源要素,把自然村落和湖荡资源打造成人才集聚、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在“好风景”中导入“新经济”。完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生的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建设,极大提升了“世界级湖区”的“向往”指数,持续引领着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提升。
在生态和发展优势“双向奔赴”下,吴江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的拐点愈加清晰,经济发展加快迈上更高质量,老百姓的品质生活达到新水平,实现环境美、经济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面向未来,吴江也将锚定“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目标愿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群众带来更多“绿色福利”,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人人向往的“乐居吴江”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黄新泉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