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献给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南图百岁“扫地僧”沈燮元去世丨我苏人物

2023年03月29日 10:56:58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据媒体消息,版本目录学家、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沈燮元于今晨在南京去世,享年100岁。

  沈燮元一生献给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曾因一档读书类纪录片走红,被网友称为“南图扫地僧”。

江苏台记者曾于2022年采访过沈燮元,重温这段视频缅怀沈老↑

  一辈子“泡”在图书馆

  他说“运气好得不得了”

  1924年,沈燮元在苏州出生,原籍无锡。抗战胜利后,他考取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因为眼睛不太好,只读了一个学期,后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校以教学生研读古籍为主要课程。

  读书时,沈燮元喜欢戏曲小说,因此他想为屠绅作年谱。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功业大、事情多的,材料少的都难作年谱,屠绅属后者。沈燮元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毕业前用文言文写成《屠绅年谱录略》在报纸上整版刊登。

  1958年,该文章以《屠绅年谱》为名由出版社出版。“稿费相当厉害了,这书当时定价两毛,给我稿费500块。我买了块瑞士进口手表,又在南京新街口做了一身呢大衣,是进口料子,最后还剩了点零花钱。”更让沈燮元引以为豪的是,屠绅这个题目,后来还有很多人继续做,但基本素材都没能跳出《屠绅年谱》的“圈子”。

  毕业后,沈燮元进入上海合众图书馆工作,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1955年10月,沈燮元来到南图,在此工作直至退休。

  编目、买书,沈燮元在图书馆待了一辈子。他很开心:“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得不得了。”

  参与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获颁“特殊贡献奖”

  古籍采购和编目,都要凭借深厚的鉴定能力。沈燮元有一双“火眼”:通过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等,轻易辨别古籍版本及真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启动,这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一次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

  善本,简单来说就是内容质量高的古籍。这项工程前后搜集图书馆、博物馆等781个单位,13万种古籍善本目录卡片,送往北京交由各单位选派的40名专家整理汇编。其中的十位参与全程,沈燮元就是这十人之一。他担任善本书目的子部主编。在没有计算机、无法智能检索的条件下,他和其他专家凭借自身学识,“人肉”甄别。

  1995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历经十八年最终完稿。这部书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沈燮元被文化部授予“突出贡献奖”。但是如果问他最有成就感的事,不是参与了这样的大工程,而是完成了一件件小事,比如,鲁迅都没有做到的事——

  “陶渊明的集子,上面有一个人写了个题跋,从鲁迅开始,写题跋的人都没有考证出来,我把他考证出来了,台湾这本书上的图章,跟上海图书馆一本古籍字体一样,图章一样,作者是泸州人,清朝康熙年间人,名字叫先著。”

  南图“镇馆之宝”之一

  是他在大马路上成交的

  沈燮元的火眼金睛,不仅用于研究,更能“探宝”,也就是为南京图书馆采购古籍,这可不是“花钱买书”这么简单。

  “花500块钱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就在马路上看,看了前一半卷起来不要看了,500块马上给对方。”上世纪五十年代,5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但沈燮元深知这卷古籍的真正价值。怕卖家反悔,沈燮元在马路上当即掏钱买下,又惊险,又得意。

  在南图数十年,他采购了数千种古籍善本,其中包括被列入“南图十大镇馆之宝”的北宋《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以及辽代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卷。

  1984年,沈燮元退休,可“黄丕烈这个名字,却让他退而不休,开始了又一项新的研究。

  黄丕烈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凡有黄丕烈题跋的古籍都被视为一级藏品。先后有几代学者搜集、整理过黄丕烈的题跋,并汇编成书。但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些版本并不完整,且多有错讹。沈燮元重新校对,纠正讹误,并搜集散落在各处还未被发现的黄丕烈题跋,整理编著成八十多万字的《士礼居题跋》。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更完整的检索版本,“给后人留点东西,供人家查查资料”。

  99岁仍坚持“上班”

  “我的生命和书是连在一起的”

  “我跟书不能分离的,就像鱼和水一样。我的生命和书是连在一起的。”沈燮元曾这样形容自己和书的关系。99岁时,老先生依旧每天早晨独自搭乘公交,准时出现在南京图书馆的五楼,开始一天的工作。

  别看沈燮元学问大,生活中却十分可爱与平易。他喜欢苏帮菜,喜欢喝两口小酒,也爱看综艺和明星八卦。2022年初,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开播,第一集拍摄记录了沈燮元的故事。该片总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跟沈老接触后,发现他比我们想象中更好玩。早几年为了看《非诚勿扰》,他特意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2022年,媒体的报道让沈燮元这位宝藏学者走进大众视野。因为沈燮元,许多人了解到从事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的人们在忙些什么,提升了古籍保护意识。

  人生,有千百种远方。古籍,是远方的一种,连接过去,写满通向未来的精神矿脉。沈燮元,一生都在通往远方的路上畅快跋涉。而今,人生百年,这段旅程终于画上了句点。

  送别沈老先生!祝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徜徉书海,以书为伴!

  (我苏网编辑/刘静 童婷婷 综合自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新华每日电讯、紫金山新闻、扬子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