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江苏各级科技部门、各地科研机构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创新机遇,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南京麒麟科技城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对“问天1”类脑超级计算机进行调试。类脑计算机是一种全新架构的计算机,对现有的计算体系与系统做出了本质的变革,可以说是一条全新的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尚德龙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将建成江苏省首台类脑计算机,可实现5亿神经元2500亿突触智能规模,较现有计算系统能效提升近10倍。目前,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已孵化了十多家上下游企业,市场估值近10亿元。
据了解,江苏还将围绕未来网络通信、前沿新材料、量子科技、基因技术及细胞治疗等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组织编制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一批应用前景广阔的前沿技术攻关项目,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江苏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在创新高原上竖起高峰。
在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副主任赵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徐州卧牛山内部正在建设的实验室现场,这是2022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6个重大创新载体之一。于2021年10月正式的成立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一期规划为数字深地、深地环生、深地开发、深地装备四个平台,目前已经在进行实验室的内部施工和招标采购等工作。目前,徐州地铁集团与云龙湖实验室已经明确启动重点攻关项目及重点培育项目,总计12项课题。
江苏还将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南京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加快建设,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争取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3月21号,常州市发布了《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根据产业领域、投资规模、人才团队、创新产出等,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益小苏告诉记者:“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常州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对我们是强大的‘推进剂’,使我们的工作能更快向前发展。 我们的决心就是打造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保障能力的科研发展基地,为国家服务也为地方经济服务。”
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厅了解到,江苏将继续深化“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机制,探索“赛马”制、“里程碑”考核等新模式,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园区和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启动《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