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好看! 紫金小剧场单元火热展演中

2023年03月24日 11:55:4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一周,紫金文化艺术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在南京火热展演。随着演出过半,精品剧目渐次揭开“神秘面纱”,带给观众丰富多样的戏剧体验同时,展现了江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小而美 文艺作品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3月23日晚,南京紫麓雨花梦想剧场座无虚席,话剧《0423》首次亮相。作为一部谍战题材话剧,《0423》聚焦南京解放前夜的故事。“这部剧叫《0423》,代表着南京解放的日期,它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一座城市对于人民解放,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力量象征。”江苏省演艺集团歌舞剧院书记、话剧《0423》导演庄嘉敏表示。

  今年参加展演的20部剧目中,有13部是江苏最新“孵化”的原创剧目,7部是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的优秀剧目,它们剧种丰富、题材多样。其中,柳琴戏《渔歌》取材自洪泽湖开启“十年禁渔”的生活故事;话剧《生日》通过三个不同阶层的子女间的矛盾冲突,展现社会巨变;话剧《高二,不慌!》讲述在高考学子在升学压力下,与家长产生观念冲突的故事……它们有的讲述红色故事,有的聚焦现实题材,有的关注儿童成长,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戏剧体验。

  小剧场戏剧诞生于戏剧创新的浪潮中,不仅汇聚着蓬勃的戏剧创作力量,更积蓄着无限的观众能量。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紫金小剧场单元中,不少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剧目首次亮相,为戏剧表现多彩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3月17日晚,小剧场话剧《影剧院之夜》在南京国民小剧场首演。舞台上,一个半透明的“白匣子”立于中央,四面皆可投影,三位主演基本都在“匣子内”完成,与观众隔着一层“纱幕”。“作为一部由南艺师生主创的实验舞台剧,这部作品充分表现了学院派创作的探索性与想象力,调度各种经典的与现代的舞台艺术手段,进而调动起观众多向度的感官与心理体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表示。

  传承红色基因,3月18日,沉浸式戏剧《红色记忆》在南京上演。这部小剧场戏剧将舞台放到了江北新区红色文化展陈馆中,剧中,两浦雨花英烈、三浦战役烈士等为代表的江北革命者穿行在观众群之间,带领大家“亲历”惊心动魄的历史图景。“演员的呼吸心跳、情节的张弛开合,都因沉浸式设计而显得更加真切与扣人心弦。小剧场本身就突出与观众的互动性,而沉浸式戏剧在这方面则做得更加极致。”南京大学博士生张丁心评价说。

  好剧多演 小剧场成文化生活新风尚

  目前,江苏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个,总座席数约25万个。截至去年,全省全年小剧场演出总场次近5万场,观众总人数超600万人。南京有各类小剧场107个,其中有稳定演出团队并常态演出的达到50个,位于社区、景区、高校、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城市不同角落。

  三年来,江苏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从小剧场空间建设、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品牌打造、政策引导等方面入手,着力营造江苏小剧场戏剧演艺良好生态。如今,走进小剧场看剧、赏戏、听曲,成为市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风尚;街头巷尾的小剧场,也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有了梦想成真的舞台。记者注意到,随着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和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陆续到来,更多优质剧目将在小剧场中精彩上演,让文化更深入地融入群众生活。

  “小剧场本来就自带探索性、时代性和市场性,所以我们要坚持‘好剧多演’,完善小剧场剧目创作孵化生产链,推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小剧场剧目,真正把江苏小剧场做成为民、利民、乐民的文化空间。”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表示。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高涵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国正 我苏网/奚欣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