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3月21日晚,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鼓乐铿锵,热闹非凡。苏剧《太湖人家》凭借婉转悠扬的唱腔、优美舒展的曲调,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让传统戏曲文化“潮”起来
苏剧是苏州的地方剧种,曲调清丽优美,唱腔婉转动听,对白吴侬软语,在中国众多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具有地方特色韵味,是吴地民间的音乐遗产,是戏曲文化的珍宝。2006年,苏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戏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年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艺术。但一说到戏曲,人们往往会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跟“老”“旧”等字眼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说明大众对戏曲了解不够全面,同时也提醒我们戏曲的“年轻化”传播,不仅要加快步伐,更要在创新推进“戏曲文化进校园”上下大功夫。
江苏文艺广播主持人朱昊现场导赏
为了让戏曲传扬走出传承路,涵养精气神,让戏曲“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作为 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的主要承办单位——江苏文艺广播,不但在每场演出前安排了江苏广播主持人为观众导赏,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与演员互动交流,而且创意了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如戏妆戏服体验,戏曲头饰展、脸谱展,青春留言板、戏曲直播车进校园等。
聆听“她”心声 见证“她”成长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么有山塘……”苏剧《太湖人家》的大幕在软糯的江南小调声中缓缓拉开,青瓦白墙,依竹傍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人家场景映入眼帘。
“忙移碎步出门墙。莲妹何时离书房,她被羁押为哪桩?怕见枪口黑森森!”苏剧名家王芳老师在剧中饰演乡绅周家太太淑芳,贤惠温婉,一心守着丈夫周轶和女儿莲妹。王芳甫一出场就以情带声的四句唱就将台下观众的心神牢牢抓住,她的身段、台步、节奏无一不是张弛有度。几场下来,淑芳这个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便已深入人心。
该剧通过女主人公淑芳从闭塞、顺从的旧式贤妻良母,到坚强、独立、主动向往革命的心灵成长过程,展现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巨大力量。从而塑造出一组抗日救亡的英雄群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卫家国的责任感和反抗侵略、压迫的不屈精神。
剧中所塑造的女性,不止淑芳,共产党员陶英、淑芳之女莲妹等均丰满立体。陶英对淑芳的“唤醒”,对秀莲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的“指引”,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她们是相互信任的,陶英为了救淑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淑芳为新四军顺利运送粮草进行掩护,进而逐渐走上斗争道路,这种“双向性”让我们意识到,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深情是如此动人。
该剧充分展现女性形象,与当代影视剧中常见的陷于家长里短和情感纠葛套路,沉溺于“大女主”爽感和“玛丽苏”甜腻的女性题材剧大不相同,该剧让女性形象进入了广阔的历史和社会空间,创新丰富了传统苏剧“以歌舞演故事”的手法,将苏剧的唱念做打舞等技法升华为展现人物情感的外延与精神的意象,传递温暖人心的情感力量,引发观众对革命者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的由衷敬仰,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时代价值观浸润到广大观众心田。观众在与剧中人相望时,不断审视、完善“自我”,获得心灵自洽,找到人生答案。
机械工程专业王同学在观看演出后说:“这场演出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瑰宝的魅力,享受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没想到戏曲这么有意思,这些演员的表演真是太棒了。”不少大学生表示,看了演出,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作为文化大省,江苏拥有众多享誉全国的本土剧种。舞台要戏,校园要艺。戏曲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校园也是传承戏曲的舞台。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人文精神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