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江苏正在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江苏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为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在“数实融合”的新赛道上,江苏敢拼敢干、敢为善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更好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实业报国、产业报国的担当。《经济周刊·财经圈》、新华日报财经APP、交汇点财经频道、新华报业网财经频道等联合推出“聚焦‘数实融合第一省’”系列报道,透过一个个生动而具体的故事,展示江苏企业逐浪数字经济大潮、蓄势绽放正当时的身影,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本期重点关注各类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海澜智云:工业数据的价值在于系统节能
无锡江阴市,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的电子屏幕上,6289家授权企业的实时生产和耗能变化等情况一览无余。这背后是11.7万余个采集设备、159万余个监测点和15分钟/次的更新频率,人、物料、机器、信息等之间的联系被迅速分析计算,一张巨大工业互联网图谱铺设起来。
站在大屏幕前,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徐国平说:“大数据的意义可不在大屏,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展示只是工业互联网的第一步。对企业而言,如何运用大数据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少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益才是根本。”
轻点鼠标,一家煤化工行业的上市企业以3D数字虚拟工厂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虚拟工厂不仅完整复刻了实体工厂的建筑布局,内部电力系统、水系统、蒸汽系统等各个工艺流程的实时数据和时段对比也都一目了然。
用水效率是煤化工企业关注的重点。以该企业的换热网络冷却系统为例,海澜智云通过机理模型对这一工艺流程进行建模“复刻”,经算法模型计算分析,发现大部分换热器用水的设计流量和实际流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意味着,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冷却能力下,原有生产工艺每小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电资源的浪费。
“工业数据的价值在于如何实现‘系统节能’,这要求我们深入工艺端,挖掘生产工艺中的节能空间,对全流程进行多变量系统优化,进而生成定制化优化方案,重塑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徐国平说,通过对该企业公用循环水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顺利帮助其实现了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年均节电约5400万度,折合标煤1.8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年经济效益达3200万元。
在不少企业的惯性思维中,提产增效最有效的方式是将低效设备换成高效设备。“真正的增效应该是系统思维,对工艺包进行优化升级,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数字化技术,没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是很难完成的。”
“双碳”目标之下,海澜智云探索实施“智能化提质降耗减碳”新路径,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低碳工厂系统解决方案,累计为企业减少碳排放近30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区域工业企业海量数据的把握,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海澜智云还搭建起江阴市和宜兴市能碳监管平台,有效摸清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家底,便于科学实施能耗强度、总量和碳排放管理。
如今,作为海澜集团的智慧能源板块,海澜智云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碳中和服务商,并入选“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名单。“绿色之路一定是越走越宽。”徐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