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清除乙肝危害”。国家疾控部门估算,我国一般人群乙肝流行率为6.1%,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那么,身体出现哪些“信号”,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如何防止乙肝逐步恶化?
【警惕这些身体“信号” 定期体检主动筛查】
据了解,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2%和15%,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实际上病情在隐匿地发展。医生提醒,当身体出现一些“信号”,就要警惕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委会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林岩说:“如果出现腹部疼痛或者腹胀,或者有一些恶心、呕吐、不舒服、胃口不好像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关注一下;另外比如出现皮肤的黄染(疸)、小便发黄,一定要定期地做体检。”
体检中的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三项内容,可以诊断出绝大部分肝脏问题。今年2月我国发布的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强调:30岁以上人群,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同时推进抗病毒联合干扰素治疗等研究项目,不断优化乙肝患者治疗方案。
【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 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在我国发生率逐年提高。医生提醒,肝脏是容易受到药物损害的器官,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钱祝银说:“药物通过体内代谢以后,通过血液循环会进一步影响肝脏,最常见的像抗感冒的药,另外消炎药、止痛药,其他的像为了调剂身体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那么平时应该如何细心呵护肝脏,降低患病风险呢?医生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膳食平衡、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沈灿 王敏 潘越 淮安台 宿迁台 沭阳台 亭湖台 编辑/赵黎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