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一名男子抱着孩子送去一面锦旗,激动地感谢医护人员:“要不是你们,孩子就没了。”原来,这位男子的孩子小月月(化名)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因产时窒息导致胎粪Ⅲ度污染,重症肺炎,在抢救过程中又出现肺部出血等严重情况,最终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 22 天的努力,小月月终于闯过重重关卡,平安出院。
出生11个小时 小婴儿紧急入院
1月29日晚上10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值班电话响了,“您好,新生儿科。”“你好,我是市儿童医院120医生,有一名刚出生11个小时的新生儿,产时窒息,胎粪Ⅲ度污染,胎粪吸入,在当地医院治疗后仍气促明显,反应差,紧急转院,约1小时后到达。”挂了电话,医生护士立马开始准备暖箱、抢救药品、呼吸机……
1小时后,患儿小月月在120医护人员的护送下,紧急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值班医生范伟接诊后,立即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完善检查,紧急联系床边胸片、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患儿胎粪吸入,重症肺炎,肺动脉高压,全身状况差,患儿病危。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大家的全力救治下,小月月病情在慢慢好转,2月3日上午11点多撤离呼吸机,病情趋于稳定。医护人员终于舒了一口气。
病情反复 再迎生死考验
不料,呼吸机撤离后1个多小时后,小月月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病情出现迅速变化,正值中午换班的时候,值班护士仲崇玲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立即予清理呼吸道,调高吸氧浓度,呼叫医生。
惊心动魄的抢救又开始了,小月月很快出现了心跳、呼吸停止,皮肤灰白,刺激无反应,护士顾加敏立即行心肺复苏,遵医嘱予两次肾上腺素静推。与此同时,护士仲崇玲配合范伟医生重新气管插管,此时能否快速插管,重新建立呼吸,对患儿来说至关重要。可宝宝反应差、年龄小,这时每一项操作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心态是一种非常严峻的考验,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候,范伟医生一次就插管成功。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插管成功后,立即从气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患儿出现肺出血。仲崇玲眼疾手快,立即予负压吸引清理血液,后继续心肺复苏。范伟医生立即下达抢救医嘱“予气管内及静脉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0.25单位。”抢救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约5分钟后患儿心跳呼吸恢复,肺出血止住,宝宝得救了。
据小月月的父亲回忆:“当时听到病房里有人大喊13床患儿病情变化,赶紧抢救!透过半透明的玻璃门隐约看到医生飞快地从办公室跑出来,我在门外急得坐立难安。抢救结束后,医生面色凝重地找我谈话,我才知道我女儿又经历了一次死亡考验,要不是抢救及时得当,可能孩子就没了。”
不惧重重“关卡” 终“闯关”成功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小月月格外上心,密切观察着病情的变化,每一步治疗都反复斟酌。小月月刚出生还没吃上一口母乳就紧急住了院,为此,医护人员通过静脉高营养支持、调控各类营养素补给、鼻饲管喂养、新生儿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等,帮助小月月及早顺利通过“营养关”。小月月感染严重,医生不断调整用药,实行保护性隔离,最终度过了“感染关”。
2月9日,小月月肺部情况好转,综合评估后,医护人员重新予以拔管撤机。这一次,小月月终于能靠自己维持正常的呼吸了,看着暖箱里小小的她,胸廓能够规律地起伏,所有人都为她度过了“呼吸关”而高兴。
2月20日,小月月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平安出院,终于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
据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珊介绍,胎粪吸入综合征也称为胎粪吸入性肺炎,主要是胎儿在宫内或出生时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化学炎症所引起的呼吸窘迫,像小月月这样胎粪Ⅲ度污染已经是最严重级别了,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王龙 侍海棠 张金梦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