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围绕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 宋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认为,要发挥好博物馆的力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每一年我们都会精心地策划推出一批重点的展览,接下来,南京市博物总馆还将进一步活化利用好馆藏文物,讲好发生在南京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持续地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斌
当前,江苏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文献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飞入”寻常家。如何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文化市场消费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刘忠斌表示:“重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培育,推进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文化智库,借助智库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对象。”
全国人大代表 姚建萍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姚建萍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象深刻。传承千年的苏绣,既有历史沉淀之美,又秉持着“绣随时代”的风采。姚建萍认为,青年一代的参与能够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苏绣代表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符号,让非遗真正能够得到活态的传承,真正让年轻人能够走到苏绣领域里边来,继承好、创新好、发扬好,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全国人大代表 柯军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走南闯北”,让世界眼前一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柯军表示,要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模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江苏丰富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还有长江文化等文化资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中的人与事进行创排,通过精品创作、作品提升打磨巡演、对外文化交流、数字化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