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我们无法帮助每个人,但每个人能帮助到某些人。”
周森树:“在有生之年能为地方做点事觉得心安。”
用温暖的双手扶正“幼苗”
周森树,男,1936年生,祝塘镇文林中心小学退休教师。1996年退休后,他到镇上的关工委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27年来,他不分昼夜、不管严寒酷暑,走遍了镇里的村村巷巷,走访人民法院少年庭、看守所、少管所,帮教失足、失范青少年,用温暖的双手扶正“幼苗”,让爱不遗忘每一个角落。
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和学校、社区、政法部门联系,了解全镇失足、失范青少年情况。镇内的少年犯在庭审前,法官也总要请他协助调查少年犯的犯罪原因、家庭环境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各人差异,对少年犯定罪量刑提出建议,力争能免刑的则不判、能从轻的则不重判、能缓刑的则判缓刑。对法院判处缓、管、免的少年犯,他及时和镇司法所、社区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竭尽全力做好帮教工作。他以教师的情怀、慈父般的爱心,真情感化了百余名失足、失范青少年,面对一个个可怜又可惜的孩子,他耐心细致地教育,把自己编写的宣讲材料送给他们,并自掏腰包,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排忧解难。与此同时,周森树还为那些从少管所里释放的祝塘籍孩子建立档案,定时跟踪走访,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释放后的“危险期”。
周森树对失足、失范少年的帮教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27年来,周森树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堆满了整整一个柜子,其中最特别的要数一位叫王兰英的河南母亲的来信。当时,王兰英17岁的儿子小超在苏州被公安机关拘留,周森树冒着酷暑,一连三次赶到苏州,与当地检察院、法院一起对小超进行帮教。在后来写给周森树的信中,这位母亲想了一晚上,最终只在信中写了一句话:“爱,不遗忘每一个角落。”
周森树还志愿加入了法治宣传和邻里街坊矛盾纠纷调解等群团社会组织,热心公益,积极参加义务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10月,祝塘镇开展“庆国庆乐重阳”老年人维权法治宣传月活动。作为镇法治宣讲团成员,周森树多次来到祝塘司法所主动请缨。司法所负责人考虑他年岁大、行动不便等因素,不忍心再安排其具体事务,但周老师坚决不同意,他说:“放心,这力所能及的事我还干得了!再说了,在有生之年能为地方做点事,觉得心安。”周老师朴实的话语和执着的态度,深深打动了大家。从此,忙碌在祝塘镇敬老月法治宣传活动现场的他,成为了老年人法治讲坛上一抹耀眼的“夕阳红”。
周森树不顾年事已高,始终不渝地以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无锡市“老有所为”奉献奖、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2011年,周森树获得市关工委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获评“中国好人”。
27年如一日,其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有力诠释了新时代老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深深的大爱之情和拳拳的报国之心,他把人间大爱播撒给社会,如阳光般温暖了有需要的人。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