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始终把做好老龄工作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把“一老一小”工作作为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重要民生工程。为把全省各地创新性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出来,把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融合起来,群策群力推动全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3月10日上午,江苏省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座谈会在扬州举行。
座谈会由江苏省人大社会委、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会上,通报了省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安排,全省首批5家实践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实践基地成立近半年来的工作亮点,8个设区市人大社会委负责同志结合各市养老服务特色作了筹建实践基地的意向性发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首批实践基地授牌以来,全省各市以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各方面工作,实现了实践基地建设的良好开局。
作为首批挂牌的“老龄文明实践基地”,“互联网+养老”已成为江阴养老服务体系的一大亮点。位于江阴市的“长三角智慧养老实验室”,通过AI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应用,搭建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不仅能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远程监护照顾,还可轻松实现“一站式”养老。
“特别是在一个人出现突发安全状况的时候,我们通过这些智能感知设备,能提前感知到老人的安全情况,及时提供救助。”江阴市养老服务协会会长谢志强向记者介绍,“另外在老年人触发服务需求的时候,能通过一键呼叫,及时联络我们指挥平台,我们就能为这些独居高龄的老人提供一个及时的上门服务。”
在扬州,面对“银发潮”带来的系列养老问题,加快推进颐养社区建设成为了该市重点民生工程。通过打造“公园+养老”、“医疗+养老”、“小区+养老”的“3+”养老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得到有效衔接,“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成型,形成了具有扬州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老年群体幸福感不断提升。
扬州市民政局局长徐德林告诉记者:“我们市委市政府拿出最好的土地资源,拿出最好的地块来支持我们养老服务资源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把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进行养老服务,解决我们老百姓在社区层面上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同时在小区层面上强化我们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供给,来保障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优质的养老服务。”
据悉,下一步,全省将以首批5家共建老龄文明实践基地为依托,推动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全省覆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更好地发挥各地经验优势,推动老龄事业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促进,探索一批可供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用江苏老龄文明探索实践,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多作贡献,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查金 余乐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