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 看苏州“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

2023年03月07日 18:58: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国重器,科技筑梦,苏州各地各校依靠自身资源和特色,建立起了一系列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特色的项目、课程、读本和基地。

  打造“一体两翼” 科技教育发展模型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一贯重视科学教育工作,早在2013年,学校就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型, 即以“标准课程”“核心素养”等基础目标为主体, 以“审美发育”和“智能拓展”为两翼, 让“审美”和“智能”成为学校最醒目的教育标识。自2015年学校引进STEM项目课程以来,以前瞻的理念、开放的格局、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实践奋力攀登着学校科学教育的新高度。

  学校致力于“定制基于科学学科的STEM项目学习”,七年多来,以STEM项目的纵深推进,切实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学校STEM项目研究起步早,起点高,培生教育等世界级资源的引进,从源头上保障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前瞻性、科学性、持久性。在实践过程中,以科学教师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在学校定制理念的关照下,和学生一起定制着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以科学教育让学生感受灿烂多彩的童年生活。

  经过多年的思考、实践、反思、迭代,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三个项目式学习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实验操作大赛一等奖、苏州市十佳学生社团、张家港市最美教师团队……师生成果纷至沓来,是肯定,更是力量。

  “一中心三区四室一花园” 构建“未来田园城”

  太仓实验中学创建了“未来田园城”科创基地,构建了“一中心三区四室一花园”的课程基地。一中心指科创课程中心,海绵城市实验区、低碳城市实验区、智慧城市实验区三区将未来城市形态融入其中,四室则指名师工作室、科创课程研讨室、拓展型课程教室、探究型课程教室,一花园则是海绵花园展示空间。

  通过科创基地的建设,学校打造了一批科创类课程群,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氛围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备“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和创意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未来关键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学校将开放、开拓、开明的文化精髓融于课程,使学校课程有活力、有创新、有特色。

  科技创新赋能未来 少年创客硕果累累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早在2014年就正式创立了“旭日少年科学院”,开展各项科技类兴趣辅导,并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省市、全国乃至国际的科技类竞赛。近十年里,学校坚持以“优化科教团队、打造创新品牌”为发展方式和目标,组建了组织网络,逐步构建品牌设想,修建了创客成果展厅和创客实践室,打造品牌化的校园科技节,最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学子。

  创客成果展厅,陈列着历年师生的创新成果,而创客实践室则是旭日创客学子探讨钻研、创新发明的主阵地,每年新老学员交替在这里学习创新,也是科技达人们分享经验和展示成果的舞台。

  校园科技节是千灯中心小学校的传统校园节日。科技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按年级分层,创设不同的主题竞赛和活动,其中以高年级的创意设计和知识产权竞赛最为精彩,还有创客达人进班级分享作品和各种科技讲座活动,为学校的科技氛围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截至目前,学校辅导学生的发明创造硕果累累,获国际发明展览会6金、16银、8铜;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颖专利57项;获各级青少年创新大赛奖150多项,其中获省创新大赛作品类一等奖6项、全国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1项,全国宋庆龄发明奖1银2铜;目前,该校已有13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让学校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前站,让课堂成为滋润科学精神的沃土,让科技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不断培育更多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栋梁。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通讯员/殷冬雪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