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他“一心向着党”,甘当“螺丝钉”,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积小善为大善”,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平凡岗位上壮丽的人生诗篇。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雷锋精神在中国代代相传。也就是从那时起,江苏省南通的一所小学在全校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活动。60年来,雷锋叔叔的身影遍布这所小学的每个角落,他也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熟悉的那个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殷舞阳说:“我第一次看到雷锋叔叔是一张照片,那个照片里面描绘的是他在帮助别人,他的脸上是带着笑意的。我觉得,雷锋叔叔是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顾芷毓说:“我第一次看见雷锋叔叔,是讲雷锋带着伤去抗洪一线的。我就看着雷锋叔叔矮小的身影,但是觉得他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
孩子们有时会好奇,那个生命停留在22岁的叔叔为什么可以做那么多的好事?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朱秒涵说:“我非常地好奇雷锋叔叔有什么魅力。因为做好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多。”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唐说:“我就是想更靠近他一些,更加了解雷锋叔叔。”
今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金沙小学师生代表决定去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好好看一看、听一听,也解答一下心中的疑问。
2023年2月17日,学生们看到雷锋生前穿的袜子,“我只以为他补了很多,但没想到这么多补丁。”“没想到是这样子的。”在雷锋纪念馆里,孩子们看到了一个勤俭节约的雷锋叔叔。他是技术能手,拖拉机、推土机、各种型号的货车都能驾驭;他爱学习爱钻研爱分享;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2023年2月18日,师生们来到了辽宁抚顺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某旅“雷锋班”。
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某旅“雷锋班”第27任班长牟振华说:“同学们看这边,是雷锋叔叔他当年用过的被子、军装、腰带、帽子。我们多年来一直把这些东西保留在咱们雷锋班,给雷锋叔叔设立了这么一个床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瞿思臣说:“雷锋叔叔在这里工作过,我觉得雷锋叔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在外面训练的时候,虽然寒冷,但觉得心里热血沸腾。所以,我想跟雷锋叔叔一样,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军人。”
60年时光流逝,雷锋一直活在他的战友、他辅导过的学生心中。
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说:“我跟雷锋相处了将近4年。他就像一个大哥哥对我。有一阵我母亲来信了,我母亲身体不好,有病了。雷锋背着我给咱家邮了20元钱。20元钱啊!同学们,一个月咱们部队工资6元钱。雷锋说自己是孤儿,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
几十年来,乔安山宣讲雷锋故事4000多场次,担任160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捐款10余万元用于扶贫助学。
乔安山说:“我要尽最大努力去讲雷锋的故事,到各个学校全国各地讲到我不能说话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与家国、小我与大我、利己与利他,雷锋曾经追求的“活着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被不断续写。
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说:“1960年,他担任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我受到雷锋叔叔多次的教诲。我立志要向雷锋叔叔学习。17岁的我走进了军营,军队生涯46年。为什么孩子爱他、老百姓爱他?那就是一个奋进、心里无我有他人。就像他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所以,他活得幸福、活得奔放,而且他就愿意把自己的整个心掏给人民、掏给祖国。”
在雷锋精神发祥地寻访的日子里,那个可敬可爱的雷锋叔叔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他爱岗敬业,用“螺丝钉精神”努力干好每项工作;他刻苦钻研,用“钉子”精神不断充实自己;他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用数不清的平凡小事成为了“响亮的名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想要学习他、成为他。
顾芷毓说:“我会画一个五彩缤纷的雷锋叔叔。他有很多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就像一抹抹不同的颜色。”
应唐说:“他让我更加地有爱心。”
戴子杰说:“还能让许多人做自己不敢勇于尝试的东西。学习雷锋叔叔其实不用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殷舞阳说:“之前他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现在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处处都可以看见雷锋。雷锋叔叔,我们一定会把您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做新世纪的小雷锋。”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芳 周婷婷 王苗军 郭楠 南通中心站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