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
本次展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河南博物院、无锡博物院、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协办。
长江和黄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涤荡着中华民族勇敢坚韧的奋斗精神和波澜壮阔的民族情怀,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本次文物展为期三个月,以 " ‘铲释’江河文明 鼎立天地之中 " 为主题,聚焦震古烁今青铜文明,再现我国重大考古历史事件,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展览分 " 礼定中原 "" 战车上的和平 "" 玉饰陶饮 " 三部分,集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夏商周时期 110 件(套)精美文物。所展文物突出介绍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南北方文化因素,吴王僚剑、王子午鼎、蟠虺纹鼎、玉飞凤、硬陶甬钟等重点展品充分利用器物铭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讲解文物背后吴、越、楚和中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文化融合故事。
开幕式上,无锡博物院藏 " 春秋吴王僚剑 " 数字藏品全球首发。据了解,春秋吴王僚剑是国家一级文物、无锡博物院十大宝藏之一。剑两面通身饰有斜 " 王 " 字形暗纹,两纵近脊处有铭文 12 字。著名青铜器专家吴镇烽先生认为此剑为仅见的一把王僚即位后自铭剑,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吴国青铜器以及吴越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夏商周文明探源论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赵海涛等专家分别围绕二里头遗址与夏朝文明、北方地区商文明、夏商时期的江南、吴越的生业形态与资源互动等话题进行交流。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