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林草局发布表彰决定,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陈林获得“劳动模范”称号。
30多年来,陈林同志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扎根黄海滩涂为麋鹿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草根电力工程师
1986年保护区建立初期,外源电力供应十分紧张。陈林24小时守候负责用柴油机“发电”,一干就是十多年。1996年,他取得“电工中级工资格”,2008年取得“电工高级工资格”。陈林工作认真负责,凡事亲历亲为,不断琢磨研究。2013年,在中华麋鹿园5A级旅游景区创建过程中,曾不慎从高空直坠入地,浑身多处骨折险些瘫痪。尽管这样,在经过一年多魔鬼式康复训练后,他毅然拄着拐杖回到工作岗位,他说:“我是一个打杂的‘草根电工’,只要还有一条命,一天不退休,我就一天不离岗”。
行走的大功率吸尘器
2012年大丰麋鹿种群数已达1902头,麋鹿饲养方式大幅度创新,采用青贮玉米为主饲喂。而在这之前,麋鹿粗饲料一直使用大豆秸秆进行人工粉碎。一个人、一台粉碎机以及身后一大堆大豆秸秆,是陈林日复一日的工作。为了保证麋鹿种群每天的饮食供给,他不分白天黑夜工作,每次一站就是数小时,粉碎完饲料后他浑身湿透、被碎屑尘埃沾满,就剩下两只眼睛在转动,他却乐观地说道,“我就是行走的‘吸尘器’”。
黄海湿地上的保育员
为了保证麋鹿有优质充足的饮水,保护区及周边湿地水源监测和保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每天查水情是陈林必做工作内容。保护区用于保水的泵站多达6座且分布零散,陈林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在补水线上进行巡查。着长筒靴,深一脚浅一脚,脚上的水泡一茬接一茬,磨破结痂就成了厚厚的老茧,顶烈日、啃干粮、喝凉水成为了常态。他依然无怨无悔地扮演好黄海湿地上的“保育员”角色。
电力线路防台抢险的排头兵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年夏天,一场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袭击了麋鹿保护区及周边,区内电力主干线的17根电线杆被大风刮倒,保护区多项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为使全区域多项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恢复,陈林顾不得其父亲确诊癌症的不幸消息,带领一班人马昼夜奋战在抢险第一线,从未离开过现场一步。经过两天一夜的全力抢修,终于完成了使命,电力供应恢复了正常。而他却高烧不退,嘴边布满血泡,体重也下降了十几斤。30多年来,保护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用电安全责任事故。
麋鹿保护区正是有“无数个陈林”这样一群忠诚于麋鹿保护事业的人,才使得麋鹿种群在祖国大地上得以繁衍壮大、生生不息。他们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大丰麋鹿保护史上的时代赞歌。
(来源:大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