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护城河边的冶春园,景观提升工程已经进入了尾声。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发现,在冶春园里,还藏着一座大观园,建筑古典,着色艳丽,颇有一番“烈火烹油了,鲜花着锦之盛”之意。
走在冶春园,眼见前方一段长廊,颜色鲜艳,长廊上挂着“大观园”的匾额。匾额上“大观园”三字是集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书法而成的,冯先生因《红楼梦》研究而结缘扬州,自1971年起到2004年,他来过扬州十多次,考察《红楼梦》与扬州的历史渊源关系,组织和参与《红楼梦》学术研讨活动,推动了扬州红楼宴盛极一时,留下了许多佳话。
大观园以小见大,精细而微,虚实结合,浓缩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精华,展示了《红楼梦》和扬州的不解之缘。
大观园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典型场景,怎么会出现在扬州呢?《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都曾在扬州做过两淮巡盐御史的官,曹李两家在江南生活了将近六十年,曹雪芹在江南长到十几岁才离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自然有很多的扬州元素,例如《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在扬州做过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一样的官——两淮巡盐御史,而且和曹寅一样,卒于扬州。
大观园是一个开放式的院落,东门上的匾额是“怡红快绿”,这是《红楼梦》的男主角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住的地方的匾额。宝玉的院子里种有海棠和芭蕉,宝玉根据此景将自己的院子命名为“红香绿玉”,红的海棠,绿的芭蕉,但宝玉的姐姐元妃觉得“红香绿玉”俗气,她回家省亲时,就把“红香绿玉”改成了 “怡红快绿”。在这里,抬头可以看到图案丰富的藻井,这叫“寿喜”,四面的角上围绕的是蝙蝠,《红楼梦》一书中荣国府的中心建筑叫“荣禧堂”,这个藻井图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一书中荣国府的显赫的权势和无上的荣耀。其实,小说总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在清朝康熙年间,曹雪芹家确实很有权势。
庭院之中,一个雕塑迅速映入眼帘,这也是主景“宝黛共读”。
说的是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发现后,也和宝玉一起读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这个雕塑通高将近两米,由玻璃钢制成,整座雕塑人物鲜活,栩栩如生。坐在石凳上捧着一本书的是林黛玉,她身旁站着的是贾宝玉,宝黛之间隔着一块石头,巧妙表现了此时两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
在两人背后,却不是书中所说的桃花,而是樱花,只因在扬州桃花花期稍迟,要到农历三月底四月初才盛开,和书中描写的时间不符,所以就用樱花代替了。
在院子里,除了樱花,还有琼花,“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它一般会在每年的4-5月份开花,花期大概有20天左右,琼花的花语是魅力无限,美丽浪漫,栽在这里,和西面的主景“宝黛共读”相依相衬,别有一番意境。
在“宝黛共读”主景的后面,和大观园匾额遥遥相对的就是冶春红楼大观园的主体建筑“漱红堂”了,“漱红堂”这三个字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亲笔。
“天下珍馐属扬州,三套鸭子烩鱼头。红楼昨夜开佳宴,馋煞九州饕餮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冯其庸先生、丁章华女士为首的多位红学家带领扬州老一辈厨艺大师,在扬州首创了再现《红楼梦》中美食文化的中国名宴“红楼宴”。2020年,冶春在扬州蜀冈西峰脚下,开设了“红楼食府”,制作出大观一品、怡红细点、宁荣大菜、栊翠香茗等红楼名点、名宴;2021年12月,冶春又把扬州红楼宴带到了宝岛台湾,在冶春台北分店推出了扬州菜的精品代表“红楼宴”,让台湾民众品味中华文化与美食融合之韵。这次冶春集团专门修建了“漱红堂”,共两层五个包厢,可为各地食客提供精湛的红楼美食。包厢的名字,也和《红楼梦》有关。
在长廊之中,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很多构图生动活泼,色彩淡雅宜人的彩绘。这些彩绘名为“苏式彩绘”,又叫“南派彩绘”,简称苏绘或苏作,俗称“苏州片”,是宋元以来江南一带民间建筑彩绘的传统做法,又称“官式苏画”。
苏式彩绘除了用彩绘装饰建筑的木头构件之外,有一种“包袱锦彩绘”,在古建筑水平构件的中间部位设计半圆形框架,称为包袱,在包袱里面画上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在这个抄手游廊和迎面“漱红堂”门窗的额枋上,到处都有这种“包袱锦彩绘”。这里“包袱锦彩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是和曹雪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紧密结合的。
比如说和芙蓉相邻的这个包袱,画的是“宝黛读西厢”的故事。还有芍药,和芍药相邻的这个包袱,画的是“湘云卧芍茵”的故事,这个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漱红堂门窗的额枋上的包袱画的是石榴,包袱里画的是元妃省亲,元妃是宝玉的姐姐,她的象征就是花开如火的石榴,她也是《红楼梦》里贾府权势的重要靠山之一。《红楼梦》的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亲,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道,宝玉的姐姐元春入宫多年,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元妃一死, 贾府就失去了重要的靠山,最后的下场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