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硕士投身苏州当蟹农,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2023年02月23日 16:31:39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现在是一个放苗的阶段 ,我们要对螃蟹进行一个均匀化挑选。”在大闸蟹养殖基地,朱健明正在将不同大小的蟹苗分开投放,他告诉记者,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螃蟹直接互相“打架”导致“缺胳膊少腿”。

  眼下正是螃蟹放苗的时节,苏州蟹农们纷纷在养殖基地忙碌着。在苏州相城,“90后”硕士朱健明,毕业后没有选择城里的高薪工作,而是投身乡村去养蟹,只为带动村民们一同致富。

  毕业于苏州大学生物系淡水养殖专业的朱健明,利用所学知识,创新推出了螃蟹养殖模式,目前已获得自主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因为这些成就,他在首届“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比中成功获选。

  “90后”硕士投身养蟹

  只为帮助农户减负

  在苏州伊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内,朱健明正在查看蟹苗的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江苏泰州兴化的里下河地区,那里的大部分村民都以养蟹为生,“我们家也是做水产生意的,我从小就耳濡目染。”

  因为一直见到村民们为了养蟹起早贪黑,非常辛苦,朱健明在本科毕业之后跨专业考入了生物系淡水养殖专业,从螃蟹最基本的营养需求、生理习性入手研究,系统学习养殖大闸蟹的技术。

  朱健明说:“研究生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大闸蟹的一些生理习性的研究。然后从它的营养组成、营养结构、饲料配方这些方面入手,寻找养殖新路径来提高品质和产量。”

  为更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朱健明在2017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苏州创业,包下蟹塘,投身螃蟹养殖事业。养殖初期,朱健明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开始的话,并不是很理想,品质方面虽然提高了,但是整体的产量比较一般。”

  之后朱健明每天都在塘口巡查,不断向专家教授请教,向养殖户学习经验,放苗、种草、施肥、投喂、水草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推出人工养殖“新模式”

  成本低、口感好、产量高

  传统的大闸蟹养殖受到气候的制约很大,水草管理工作复杂繁琐。朱健明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创新性地推出了“基于丘陵型池底及人工生态穴的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已获得自主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

  “让螃蟹在池塘里面有一个人工的家,这样它会减少对于水草的依赖,这样管理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人工生态穴”模拟了水草提供的躲避功能,为大闸蟹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朱健明还在阳澄湖地区推行全程投喂膨化饲料,相比于传统的冰鲜鱼投喂养殖,如今的投喂方式减少了病害,降低了养殖成本,“因为我们在饲料中投放了矿物元素,螃蟹的体质会更好,肉质也会更鲜美。”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摸索,大闸蟹的规格和产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畅销新疆、内蒙古、广东等地。“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把每亩的平均成本压制在6000多,生产效益的话在每亩250斤以上。”朱健明说道。

  随着农业装备智能化推进,朱健明购置了投料机、水质检测仪。通过智慧水产数据中心及物联网监控系统,将蟹塘周边环境、水质变化情况同步于手机上,实现“云上蟹塘”。此外,还能通过手机实时了解水中溶氧变化,自动开关增氧机。

  积极探索科技养蟹

  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加入

  由于传统的螃蟹养殖非常辛苦,包括很多农村青年在内,都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朱健明希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养蟹模式,让养蟹变得轻松,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我也是水乡人,对大闸蟹有着说不出的感情,这个阳澄湖大闸蟹,它是一个优质的品牌,要把它经营好,不能够让它走下坡路。”随着阳澄湖围网养殖面积的缩小,标准化的池塘养殖模式得到了更多推广,他也正和其他蟹农们一起往精品化养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走。接下来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我一直把‘乡村振兴’看作是我的责任。”朱健明表示,作为青年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周边的乡亲一起致富,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科技带给农业的改变,让他们认识农业、了解农业、支持农业,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正是因为朱健明的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在由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的首届“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比中成功获选。

  (来源:看苏州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