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垃圾随处可见,沟渠路旁建房,公共空间挤占。如今,耿车是花海人家、生态家园、小桥流水……”家住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的居民周霞高兴地说。
耿车镇的变化得益于宿城区开展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近年来,宿城区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公共空间的多重价值,切实把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让公共空间“美起来”。2022年,全区完成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项目189个,投入资金36.74亿元,新盘活利用集体土地5799.78亩;盘活国有集体资产107517.9平方米,全区141个涉农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1845.23万元,同比增长21.76%。
漫步在宿城区的城镇乡村,处处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在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宿城区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全面落实与彰显特色相结合,聚焦重点、打造亮点,进一步规划项目选址,统筹推进统规代建和原址插建,合理确定新建和改建比例,同步规划社区配套设施,依照规划合理布局空间,统筹安排苗木花卉栽植。同时,对村落内的枯井、河道进行清淤整治,因地制宜疏浚脏污河道、整治杂乱岸坡、勾连河道水系、截断污染源头,并通过引入水生动植物、提升沿线道路管网、补足景观绿化等措施,以生态、绿色、文明宜居的理念重塑优美乡村环境。
走进埠子镇官庄村草莓大棚,一颗颗鲜艳饱满的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泛着让人垂涎欲滴的光泽,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市民络绎不绝。高标准设施大棚得以建成,源自埠子镇把原先一块块长期“沉睡”的土地进行有效盘活利用。
以空间治理带动产业发展,宿城区把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做好空间管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经营联合”发展模式。
依托农业产业,逐步探索旅游观光、生态养老、特色民宿等路径,推进产业融合,凸显区域产业特色。大力招引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民”“龙头企业+园区+承包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链条,构建“三生融合、三产同步”的发展格局。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现实情况,进行精准分析,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统筹招商引资、旅游产业的联合,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空间治理同优化的步伐。”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广军说。
(来源:宿迁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