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泽:以“小切口”谋划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3年01月27日 09:43:1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街西村有块120余亩的闲置地,长期‘脏乱差’。2022年,通过生态修复,该地正在向特色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蝶变。目前,已种植了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球、榉树等诸多品种苗木,亩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带动群众再就业17人。”提到利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洪泽区西顺河镇三级主任科员骆殿俊侃侃而谈,“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打造‘三园两馆一基地’,即红石榴花卉创意馆、民族文化展示馆、牡丹园、现代苗木种植示范园、农旅体验园、创业孵化基地,让这里变成寸土寸金的宝地。”

  变废为宝,“撂荒地”成为“希望田”

  盘活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洪泽区聚焦土地资源,把盘活闲置土地、整治提升土地质量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作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重中之重,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方案,打响“公共空间治理战役”。

  于圩村有16亩地长期闲置撂荒,这次治理行动中,该村优化治理村庄内外空间,收回土地后投资500万元建造村史馆和渔家菜研习所,培育特色餐饮、民宿产业,植入休闲垂钓、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建设种植基地、亲水栈道、体育公园等新设施,打造“乡村游”品牌,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年度综合收益超50万元。

  “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我们全镇共排查问题742项,已全部完成治理,动态整改完成率达100%,收回土地1851.74亩,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百万元。”西顺河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张彬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凸显村庄特色,加强鱼、蟹‘基地+企业’的产业模式建设,推广藕虾循环农业,同时集中发展‘渔村游’‘荷园游’‘湖滨游’等特色旅游业,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各得其所,“闲置房”蝶变“黄金屋”

  不久前,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占地2.38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点改造和运营方案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目前该项目已在进行内部装修。这个项目的看点,不仅在于它是政校合作,由洪泽区与淮阴师范学院携手建设运营,将对高校毕业生给予扶持政策,提供无偿创业空间和资金帮扶,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还在于它是“旧瓶装新酒”,是空置了多年的西顺河农技大楼的再利用。

  通过空间治理,唤醒土地以外的其他“沉睡”资产,变成加快乡村振兴的要素资源,洪泽区下足“绣花功夫”,在短时间内就摸排到14项资产、资源闲置和低效问题,涉及村镇供销社、卫生院、农贸市场、学校等房舍。截至目前,14项问题均已整改完成,累计盘活面积3126.23亩,年收益超200万元。

  不仅要盘活闲置资源,而且力求更高质量利用、最大程度激发活力,洪泽区将这项工作与田园乡村建设、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农房改善等相结合,通过系统思维,整体布局,推动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更好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西顺河镇占地4亩的老卫生院,已由洪祥村牵头落实渔网具项目,正在做开工准备;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已投资350万元重新翻建,正进行内部装修,目前已整体完成租赁,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届时百姓将享受到提档升级的生活服务,财政也将获得每年19.8万元的收益。

  强村富民,“大项目”展现“新图景”

  特色水产养殖是洪泽区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该区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把着眼点放在促进特色水产养殖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上,积极导入一批生态渔旅项目,打造集螃蟹加工、产品研发、技术装备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进农产品延链补链强链条、产加销一体化建设。

  1985年,当时的西顺河乡为壮大集体经济,在二三道堤之间陆续开挖鱼塘1700余亩,分一、二两场对外出租经营,租赁合同期长达18年,且租金增长机制不完善。2022年5月,洪泽区对这一不规范发包行为进行集中清理,目前已全部完成清收。据了解,该片区已和其它养殖区域一起由专业单位集中规划建设洪泽湖大闸蟹产业园,构建特色螃蟹产业集群,打造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平台,项目已于2022年10月份开工建设。通过“一轴两心六区”建设,打造成为螃蟹产业集聚区、农旅观光示范基地、低碳生产示范窗口、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

  “我们将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治理重要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探索前行,积极为淮安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妙笔绘就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理想村居图。”洪泽区西顺河镇党委书记周宗燕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