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金湖:走好乡村振兴路 群众有钱又有闲

2023年01月15日 16:53:55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欢乐的笑声随风入耳、幸福的村民三五成群……一幅村容整洁、百姓富裕、幸福满面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金湖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让全县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群众幸福指数位居省市前列。

  帮扶路上,一个不少

  “我家7.8亩地被村里调到瓜蒌种植基地,又连续三年把我安排到种植基地干活。一年工资2万多元,加上土地租金7000多元,一个人吃穿不愁,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提起现在的生活,万成兵很是开心。

  万成兵能有今天的生活,一方面在于他自己的自强不息,一方面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街道、村干部和对口帮扶单位对他的帮扶。

  据统计,“十三五”初期,该县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21088人。为切实帮扶这些低收入群体,先后实施精准扶贫到户项目3179个,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向的低收入农户,组织专门技能培训,进行专场招聘,农村零转移家庭全面动态清零;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50场,共帮助389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市县镇村四级共4069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6191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定期走访,实时反映需求;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做到应助尽助……

  致富路上,全员推进

  受益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项目的推进,辛苦于村两委一班人的跑前跑后,劳作于前进村村民的早出晚归,丰收时节,前进村南小场空间治理项目,这个昔日的“锅底洼”“砂碱坝”,旧貌换新颜,遍地金黄,稻谷飘香,喜获丰收。

  “南小场项目的推进,村集体一年能增收近57万元。在项目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优先照顾村民。一年下来,村民人均收入能在2万余元。”村支书杨茂湘笑着说。

  同样笑呵呵的还有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的村民陈汉东,近来的他,开着挖掘机,忙碌在城区的硬化项目中。“受疫情影响,原来经常在外面干活,现在就在家门口干活,不但能照顾好妻儿老小,收入也不比外面少多少。”陈汉东说。

  2022年以来,金湖县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累计引导推荐返乡人员留在家乡就业302名,开发保洁员、引导员、执勤员等公益性岗位117名。

  该县还组织51家企业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343人,引导368名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转岗就业率达100%。

  幸福路上,你我同行

  “现在的日子,没的话。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住得舒心、吃得舒心、玩得舒心。”戴楼街道楼庄村的宋书宏感慨道。

  老人的幸福生活,是金湖县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广大农村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这背后,是金湖县委、县政府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2022年,该县大力推进镇村环境改善,系统化改造提升集镇环境,竣工农房改善项目7个,交付3920套,金南幸福湾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吕良镇孙集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序推进医疗保障工作,着力加强困难群体帮扶,特定困难群体医保报销比例达90%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十四连增”,社保综合覆盖率达98.6%。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建成看看书吧3个、阅读新空间7个、淮安书房7个,让老百姓享受优秀公共文化服务。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一个个保障项目的建成投入,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推进实施,为全县人民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