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 | 南京大学:引领前沿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3年01月11日 14:45:5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羲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拉开了我国空间探日的序幕。

  

  “羲和号”卫星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立项,由南京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发。自卫星项目提出,至其成功发射,历时六年。团队与各系统单位团结合作、不懈拼搏,确保了卫星工程的成功。“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川介绍,“‘羲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我国没有第一手空间探测数据,依赖国外空间探测数据的被动局面。”

  “羲和号”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对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和太阳爆发物理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南京大学团队负责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制定卫星的观测计划,承担卫星数据的标定和发布。

  “羲和号”每天接收大约1Tb数据量,需要进行科学化处理,才可供科学家使用,李川介绍说,“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科学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标定和发布,‘羲和号’卫星科学数据质量特别优秀,我们正在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

  “羲和号”卫星还能为我国其它科学探测卫星探路,相关科学数据通过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进行国际共享,为国际上的太阳物理和空间科学的研究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羲和号”卫星科学总顾问方成说,“基础研究一方面要走到国际的前沿,另一方面要跟我们国家的重大的需求结合起来。我们的技术也可以逐步提高,可以破除各种‘卡脖子’现象。”

  目前“羲和号”探日计划是从地球的角度观测太阳,未来将对太阳立体探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太阳。

  像“羲和号”卫星这样把基础科研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项目,南京大学还有不少,例如“功能集成光量子芯片”等七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学校研究团队参与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决策治理等工作;完成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近几年,南京大学以“四个面向”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指引,推进实施科研转型提升战略,持续探索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医”科技创新新高峰。

  (江苏教育频道/王莉莉 汪媛媛 马征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