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交通强国试点“宿迁样板”

2022年12月29日 17:10:37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宿迁积极响应国家、省重大战略要求,扎实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等多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落地落实,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任务和“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先手棋”加以推进。三年来,宿迁紧紧围绕目标,勇于突破、先行先试,多项试点任务均取得显著成效。

  内畅外联,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

  “没通高铁前,我坐客车到苏州要5个多小时,遇到堵车时间要更长,现在3个小时就到,节省了约一半时间,方便多了。”在苏州打工的宿迁人赵杰感触颇深。

  徐宿淮盐高铁正式通车,结束了宿迁不通高铁的历史,宿迁从此跨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只是宿迁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冰山一角。今年10月9日,宿连航道二期暨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建设;11月16日,宿连高速公路沭阳至宿豫段工程年度完成投资2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提前45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月21日,盐洛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提前40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高效畅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这三年,宿迁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宿迁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模体量、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断提升。

  当前,宿迁正围绕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精准突破,加快通道型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宿迁统筹安排交通重点建设项目53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38.0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谋深谋细,扎实推进,以347省道为代表的一批交通重大项目建成交付;宿连高速一期、宿连航道一期、盐洛高速宿泗段、京沪高速改扩建等重点项目超序时推进,年度投资任务超额完成。

  在交通网络快速铺展的同时,宿迁也聚焦品质工程建设。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军屯河枢纽和沭新河南船闸工程等4个项目被省交通运输厅列为本年度省级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盐洛高速(宿城至泗洪段)等4个项目累计承担8项省级品质工程样板任务,另有11个项目列为本年度市级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挂牌项目。

  聚焦“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三年来,宿迁通过完善铁路规划体系,基本构建了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目前,合宿、潍宿铁路设计初稿已完成;潍宿铁路初步设计国铁集团已组织审查,可研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行业评估,正待批复。

  聚焦“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宿迁交通枢纽优势正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徐宿淮盐铁路泗阳站综合客运枢纽、宿迁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三期码头建成投用,高铁宿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启动方案研究,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加快推进。

  物畅其流,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强大

  “垫湖村地处泗洪县西南岗,2009年之前,进村道路还是3.5米宽的水泥路,两辆农用拖拉机都不能并行。”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说。

  近年来,宿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工程来抓,泗洪县先后实施330省道西南岗段、235国道西南岗段、“春到上塘”扶贫路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

  路通了,产业来了。纺织厂、水厂、粮食烘干厂相继入驻,碧根果产业红红火火,促进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3个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2020年,泗洪西南岗“春到上塘”扶贫路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江苏最美小康路”。像西南岗垫湖村这样,因为一条路盘活一个村甚至一片区域的故事,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层出不穷。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乡村巨变。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宿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912公里、改造农桥184座、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117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474公里,位居全省第5位,全市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镇村公交覆盖率达100%。

  此外,宿迁创新探索实践“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全市三县两区全部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宿豫区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沭阳县“农村公路+电商”成功入选第一批交通强国江苏方案经典案例;宿豫区幸福大道获评全省优秀农村公路品牌;2022年,全市5条农村公路入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同时,宿迁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路长制”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2022年已建成300公里,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

  货物流通畅达,宿迁正彰显着自身独特的生机与活力,截至11月底,全市铁路货运量50.6万吨、内河集装箱吞吐量16.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35%,公转铁、公转水加速推进。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三年来,宿迁充分发挥水运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开工建设京杭大运河中心港铁路专用线,努力实现公铁水联运,打造运河宿迁港多式联运枢纽,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服务宿迁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目前,我市正加快宿连航道建设,宿连航道一期工程按计划持续推进军屯河枢纽工程、沭新河南船闸工程、航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并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发展新动能,数字驱动交通运输“加速跑”

  今年8月,市交通运输局正式签发首批26艘内河普通货船“多证合一”电子证书,标志着宿迁水上交通管理进入“电子证照”新时代。

  “苏泗洪货1361船”是首批获颁证书的内河船舶,泗洪县第四航运公司法人代表段广玉说,船舶“多证合一”的实施,解决了办理周期长、多次跑问题,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企业和船民负担。以往每艘船在办证、年检等7件事情上需要支出车费、餐饮费、误工费等约2000元,还需要多次来回奔波,现在一次办齐。公司现有56艘船舶,“多证合一”后累计可为企业节省11万元左右。

  “电子证照有利于打击和大幅度减少伪证假证,提升了水上交通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次,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三年来,宿迁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应用,推进实施一批数字交通重点工程,全省率先开展内河船舶导航系统试点,立足以小资金投入撬动智慧交通发展关键节点。目前,内河船舶导航系统试点经验得到交通运输部认可并推广使用。

  数字让现代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提升科技兴安水平”,今年,宿迁启动235国道“科技兴安”示范路创建,在全省率先应用交通安全风险预警预控系统。同时,开展325省道智慧公路建设,基于物联网、机器视觉、遥感等现代科技,实现对325省道重点部位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全面提升道路养护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综合治理,交通现代化发展底色更鲜明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5次安全大检查、3次专项检查、1次平安工地考核,项目开工至今,没有出过安全事故。”宿连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办副主任鲍鸿鹄说。

  为持续保持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宿连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不断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应急处置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持续完善各项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平安交通工程,三年来,宿迁不断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年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031个,整改率100%,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成效显著。此外,宿迁还组建市级应急救援水上救援队和运输保障队,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实现交通卡口疫情防控“零扩散”、物流保通百分百。

  围绕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宿迁构建了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强化数字赋能,在全省率先试点“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指挥平台,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两客一危”、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等重点领域高质量规范执法,提高非现场执法比例和精准化执法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085辆,其中非法网约车543

   

  

  围绕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市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各环节管理的会商研究,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包保工作,会同应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会当中流击水,正需闯关夺隘。立足新发展阶段,宿迁将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中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立体互联、有机融合,实现整体性推进、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奋力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全力打造交通强国试点“宿迁样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