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超级乡镇医院集结成群 湘赣边区域医疗中心步履坚实

2022年12月27日 16:09:58 | 来源:浏阳融媒体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11月,“超级乡镇医院”成为热词。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集里医院两家乡镇医院以其超强的患者吸引力,一反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凭硬核的医疗服务水平从大医院“抢”病人、“抢”医生。在医改大背景下,这两家乡镇医院的突出表现,成为当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喧嚣远去,医院繁忙依旧。2021年,浏阳市骨伤科医院诊疗人次达到33万,浏阳市集里医院诊疗人次达到53.8万人次。远道而来、络绎不绝的病患,持续展示着“超级乡镇医院”的强大“逆吸”能力。

  浏阳位于湘赣边区域,东邻江西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萍乡。经过多年发展,“超级乡镇医院”已经集结成势,汇聚成群,成就“超级乡镇医院集群”——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集里医院为“龙头”,6个中心卫生院齐头并进,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发力的集群体系形成,影响力辐射湘赣边区域。

  2021年,浏阳乡镇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367万人次。其中,诊疗人次达到10万人次的乡镇卫生院有10个。

  在“超级乡镇医院集群”的坚强支撑下,浏阳持续优化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和获得感,促进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迈向湘赣边区域医疗中心的步伐愈发坚实。

  什么是超级乡镇医院集群?

  1月12日一大早,浏阳市集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室外已经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

  刘运泉便是其中一员。他今年74岁,来自湘潭市。“早就听说集里医院神经内科的大名,这次特意赶来看病。”刘运泉说。

  接诊的是集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贝玉章,在一系列问诊和检查后,他给刘运泉开好住院单,并一再交代手续办理流程。

  接诊过程中,贝玉章操着一口“浏阳普通话”。“没办法,我接诊的基本上都是外地居民,只能‘赶鸭子上架’了。”贝玉章笑言。

  他介绍,2021年,集里医院神经内科完成门诊15.6万人次,市域外患者占27%。更近的一个数据显示:仅以住院人次计,2022年1月11日,神经内科住院人次为620人,其中外地患者212人,占科室住院人数的1/3。

  “集里医院神经内科”早已声名远播,“很强”的评价更是口口相传。而对于外行人来说,神经内科强在哪里,可能很难给出专业的解释。

  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集里医院住院大楼的指引牌上可以看到,住院部共有16层楼,其中,以“神经内科”四字开头的科室,占了11层楼。另外,贝玉章介绍,神经内科包括86名医师在内,共有306名医护人员。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6名,主治医师40名。

  “我院神经内科的医疗队伍配备,可以说是省内首屈一指,和省市知名医院相比犹有过之。”对此,贝玉章十分自豪。  

  60多公里外的社港镇,“徐记粉店”的老板徐先生同样很自豪。

  他的面馆距离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并不算近,“我们开店没考虑啥位置不位置的,医院这一块都是黄金地段。”徐先生说。

  去过或者路过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人一定知道徐先生此话的含义——

  每天早晨,医院外挂着湖南、江西甚至更远省份牌照的小汽车屡见不鲜,往往排出一公里长的长龙。

  “现在我们不仅仅做早餐,中餐和晚餐也提供,生意一如既往地好。”徐先生说:“可以说,我们新光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靠医院吃饭、端着医院的饭碗。”

  巨大的人流量,是徐先生等村民的底气。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院长李冬敏介绍,2021年,医院的门诊量达到了33万人次,其中,外地病患占90%。

  一枝独放不是春,一两家医院的“超级能量”,同样难以支撑起人民群众对更好、更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但“超级乡镇医院集群”有这个实力。

  什么是“超级乡镇医院集群”?“龙头带领、体系完备、特色突出。”市卫健局体改科科长王科明认为,这就是超级乡镇医院集群。

  集里医院、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毫无疑问是集群“领头雁”。而一二三级医院完备和特色专科有质有效的医院体系,是集群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一二三级医院成群。“浏阳乡镇卫生院中二级医院达到7家。”市卫健局医政科科长刘苏介绍,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根据医院规模、科研方向、人才技术力量、医疗硬件设备等,医院共分为三级。比如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属于三级医院。“一般而言,县级市的乡镇卫生院以一级医院居多,而浏阳取得的这个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看,都非常少见。”

  特色专科成群。浏阳乡镇卫生院中,形成了10余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比如沙市的外科和蛇伤科、金刚的儿科、枨冲的甲亢治疗、古港的中医科等等。

  如何炼成超级乡镇医院集群?

  浏阳超级乡镇医院,曾一度引起外界猜疑。

  长沙市一家大医院的医生,见到自己的病人不断往浏阳市骨伤科医院跑,一度怀疑这家乡镇医院请了“医托”挖病人。为此,他专程开车到社港暗访。五湖四海的口音、源源不断的患者,打消了他的猜疑。

  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副院长、骨科主任、关节置换专家毛显光和香港玛丽医院骨关节矫形中心的忻振凯教授,也都慕名而来。

  猜疑也好,赞誉也罢,超级乡镇医院一骑绝尘,超级乡镇医院集群再度“江湖有传说”。

  超级乡镇医院集群如何炼成?答案就在“纵”“横”之间。

  【纵——“需要什么就给”】

  对于乡镇医院来说,如何引进并留住人才,是一个难解的重大课题。

  这也是集里医院曾面临的问题,对人才的“纵容”成为医院的解决之道。

  “通过员工上门上户做调查,我们发现中风、白内障和慢性疼痛,是浏阳发病率靠前的疾病。”集里医院院长赵黎明介绍,1995年,集里医院成立中风专科,尽管有市场调查做基础,但是病人数量依旧有限,“你治不好病,实力不强,当然没人愿意来。”2005年,从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聘来神经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齐浩波;2006年,引进当时乡镇卫生院第一位硕士研究生……“那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要有人才。”赵黎明说。

  开出年薪、解决住房、安排人才家属工作,这样“下血本”的人才引进,成为当时浏阳媒体的关注焦点,一度引起全城轰动。

  时至今日,人才工作依然是集里医院的工作重点:2021年,集里医院引进卫技人员40名,其中成熟人才19人,硕士3人,外请三甲医院专家29人来院指导180人次。

  “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设法送人才出去。”赵黎明说,“哪里强,就送哪里去”成为送出去的指导方针。听说天津环湖医院溶栓做得好,集里医院就把卒中科的医护骨干送去“取经”;听说中山医院眼科好,就送人去中山医院学习……

  医生黄璞嘉对集里医院把医生“送出去”的决心深有体会。

  “一部分危重症患者送到医院时,必须马上开颅才有得救,以前我们医院没人会这个手术,只能转诊。”为了替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命时间,黄璞嘉先后多次前往湘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学习,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最终熟练掌握开颅手术。

  对人才的“纵容”,也体现在市卫健局的政策上。

  “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政策上需要什么就尽可能给什么。”王科明说,炼成超级乡镇医院的重要一招,就是绩效改革,“用绩效改革来留住人才,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加人才吸引力,积蓄发展的内生动力。”

  王科明介绍,绩效改革中落实的“两个允许”是重要内容:允许突破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与此同时,市卫健局要求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每家医院的绩效分配方案,由医院自主决定,但需要提交市卫健局审核,同时向市人社局和财政局备案。王科明透露:“有2个乡镇卫生院平均绩效工资超过市级公立医院。”

  2021年,全市卫健系统引进专业人才336人,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9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3人,本科学历212人,申报认定专业英才21人。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60%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41人。

  【横——“哪里不会点哪里”】

  横,是连横,是横向的联系、带动,这成就了浏阳超级乡镇医院集群的整体协调、特色突出。

  1月10日,一则“99岁老人成功置换股骨头”的消息刷屏了浏阳人的朋友圈。

  这一有着“打破高龄手术禁区”意义的手术,正是在集里医院学科横向联系互动机制下实现的。

  当时,集里街道太平桥村99岁高龄的熊女士不慎摔倒,致右髋关节疼痛伴右下肢活动障碍,经检查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且其伴有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度贫血、重度骨质疏松等疾病。

  接诊后,集里医院当即成立了多学科联合治疗小组,充分发挥专科优势,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神经内科和疼痛科的协作,成功为老人家完成手术。

  医院学科之间的“横”,为医院自身发展构建了科学机制。而由市卫健局主导的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横”,则为浏阳乡镇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构建特色突出的医疗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横”,被称为“医联体”,王科明将其称之为医院间的“自由恋爱”。

  “自主自愿为主,行政命令为辅。”王科明介绍,医院自主培养一名成熟医师的周期很长,往往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而等你培养好了,或者正在培养,人才可能就跑了。”

  医联体制度,加快了人才培养的速度,缩短了人才培养的过程。

  简单而言,医联体制度就是结对帮扶,由实力强的医院,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并且制定年度目标,“达到了目标,自然皆大欢喜,未实现目标,则调整结对双方。”王科明说:“实力更强的医院派专业人才下乡,这个手术不会做,就带你做,一次、两次、十次,这样带起来想不会做手术都难。”

  其间,“双向转诊”制度可以有效激发实力更强的一方的积极性。“囿于技术、设备等条件,无法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就转诊到实力更强的医院治疗。”王科明说。

  医联体“自由恋爱”的主体灵活调整,“恋爱方式”同样灵活,并由此助推了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风生水起,推动卫生院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哪里不会点哪里”用来形容特色专科发展十分贴切。“乡镇卫生院想发展哪个专科,就向结对的医院学习哪个专科。”

  “目前,浏阳乡镇卫生院中已经形成10余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以沙市卫生院为例,其外科手术一年超过1000台次。”王科明认为,尤为难得的是,一般乡镇卫生院只能开展一类、二类手术,而在市卫健局“松绑助力”理念的指导下,乡镇医院手术范围得以放宽,经过备案后,沙市卫生院可以开展三类手术,这无疑为乡镇医院的发展再次“加了一把火”。

  “超级乡镇医院”爆火之后,各方的关注中,不乏担忧。有人认为:“超级乡镇医院”在某些专科方面达到了大医院的水准,越来越像城市的大医院,这就很难兼顾到初级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对浏阳实际情况的不太了解所致。”王科明介绍,一个数据可以有力回应这个担忧——目前,浏阳本地乡镇患者中,超过65%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并得到有效治疗。“实际上,反倒是特色专科发展好的医院,才有实力去反哺基本医疗服务。”

  1月9日,浏阳市社港镇医养小镇综合服务项目实现了全面封顶。这个偏远小镇,依托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名医名院”带动效应,正着力做大做强中医医疗产业,并带动康复养老、养生休闲等产业协同发展。

  显而易见,发展,依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超级乡镇医院集群带来的启示

  毋庸置疑,超级乡镇医院集群的发展,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只有敢改革、真改革、会改革才能改好革。

  具体而言,深化绩效改革,允许收入向一线和专家倾斜、多劳多得,这样的创新激励机制最大化调动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赋能乡镇医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给人才赋能,通过“医联体”机制给医院发展赋能;培育重点专科,打造特色专科,有效应对了乡镇医院受辐射区域、资金投入和医务人员总数限制带来的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实现了医院差异化错位发展,让乡镇医院有了实力,也为更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保障。

  这些经验,不是空口白牙、拍拍脑袋得来的。2011年左右,浏阳就已经实施医改。大胆尝试、多做少说、埋头苦干,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同时,集里医院的一个数据让人印象深刻:800多人的职工队伍,行政线只有20多人。事实上,集里医院人事科只有一个职工,有的副院长兼职科主任。

  这在管理学上或许可以看作集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做到极致的表现,但在集里医院人看来,这是医院创业精神的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药品,医院职工自己出钱购买;没有知名度,就一家一户上门去送诊、去宣传;住宿条件差,就去金桔厂拿回废弃的柜子,拼成床头柜;眼科发展时没有设备,职工们集资购买……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在一个个采访对象的讲述中,褪去了耀眼的光芒和口口相传的期待与厚重,真实投射在超级乡镇医院集群发展的脚步上。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征程上,浏阳提出了“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的奋斗目标,如果说“超级乡镇医院集群”“花炮产业集群”“特色小镇集群”“上市企业集群”等产业集群,是推动发展的有形利器,那么“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就是浏阳各项事业披荆斩棘的无形之剑。

  手中有器,心中有剑,未来可期。

  (本文发表于2022年1月21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