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0日),流动的科举——大运河与科举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展览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从士子个人角度出发,带领观众们体验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完整人生历程,展现科举与运河相互影响下诞生的璀璨文明,也祝福参观者能和古代的士子一样“三元及第”,梦想成真。
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尽量沿河生活,水上交通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开始有运河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中,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隋朝虽经二世而亡,但却留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创举:一个是开凿大运河,另一个是开创科举制度。
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彼时曾有“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说法。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较为先进的选官制度,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为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同样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两项措施,大运河与科举制度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大运河对于科举制度中人才流动、沿河贡院及沿河家族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国1300多年科举历史长河中,曾产生过800多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百万余名举人。他们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部科举史,是无数古代士子追求家国之梦的奋斗史和励志史,更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史。大运河作为科举时期最重要、最便利的交通方式,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运河文明对科举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展览2023年1月18日结束。
(编辑/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