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老、守护一小!苏州出台重要措施

2022年11月23日 16:19:56 | 来源:苏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关于“一老一小”话题,关系着千万家庭,总能牵动大家的目光。

  近日,苏州市出台《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八项措施》《苏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八项制度》,进一步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

  11月22日,苏州召开“服务一老、守护一小”专题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深入解读,对苏州市“服务一老、守护一小”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服务一老

  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

  列入养老服务清单

  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89万,约占户籍人口的25%;其中80岁及以上32万人,约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7%;常熟、太仓、姑苏区老龄人口超过30%,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210万人。

  近年,苏州持续打造“苏式颐养”养老服务标杆,大力实施普惠颐养、品质颐养、原居颐养、智慧颐养、安心颐养等“五大提升行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全市建有170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84767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54326张、社区日间照料床位30441张);88个镇(街道)已经建设好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或启动辖区内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占镇(街道)总数的89.8%。

  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全市建有日间照料中心2190个、助餐点2085个,10个板块均建有中央厨房,为老年人提供集中配送餐饮服务。

  虚拟养老院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均已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关怀等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

  此次出台的《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八项措施》,结合苏州实际,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关心关爱长效帮扶机制,一起来了解下。

  一是扩大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范围。将关爱服务范围由高龄、失能、独居等困难老年人拓展至低龄重残、重病等独居老年人。

  二是织密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全面应用智慧养老平台,落实“四方关爱”服务协议,每周至少开展2次探访关爱服务。遇有极端天气、重大节日及老年人疾病多发等特殊情况下,增加探访频次,做到关爱守望无死角、无遗漏。

  三是创新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方式。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探访关爱列入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结合家庭适老化改造为特殊困难老年人配置智慧养老设备,实施全天候风险预警。结合“社区+物业+养老”行动,鼓励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守护行动。

  四是加大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力度。常态化动态排查全市困境儿童底数,制定并落实“一人一档”制度,及时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救助及关爱服务。

  五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督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义务,鼓励积极参加社区康复服务,为亲属无人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指定监护人。

  六是强化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帮扶。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救助,保障户籍持证精神残疾人免费基本用药,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定向捐赠等方式为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慈善帮扶。

  七是健全低收入人口走访排查制度。落成运行“苏州市精准救助资源管理平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打通困难群众求助政策壁垒。

  八是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细落实。建立并动态更新重点救助对象名单,积极运用临时救助政策,放宽户籍地限制,对急难对象给予救助。

  守护一小

  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

  目前,全市户籍未成年人口156万,流动未成年人(在苏居住满半年以上的)54.2万人,总人数210.2万,流动未成年占比25.8%。

  儿童福利机构10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1个,乡镇“儿童关爱之家”105个、未保工作站85个。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106名,村居儿童主任2132名,基层一线儿童工作者实现全覆盖。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纵向联动网络,确保困境儿童在发现、报告、干预、安置过程中全链条服务。

  今年,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动托育服务发展,持续推进“幸福港湾”项目,组织1000多个爱心暑托班活动,受益人数超23万人次。

  此次,市未保委制定出台《苏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八项制度》,重点是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政府)落地落实,聚合工作力量,形成未保工作组合拳。

  议事协调制度

  每月召开未保办例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半年召开主任会议,形成未保办成员单位协同议事、各级未保办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信息报送制度

  进一步加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信息共享,切实把“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落细落实,全面展示未保工作成效。

  督查检查制度

  通过督查督办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工作闭环,进一步规范未保工作。

  宣传教育制度

  通过宣讲、评选、培训等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项目支持制度。每年从市慈善资金、福彩公益金拿出专项经费,支持未保委成员单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特色化、精准化服务,逐步打造苏州未保特色品牌项目。

  理论研究制度

  支持市未保委成员单位、基层未保办、高校、专业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实践理论研究,推进工作创新实践。

  突发事件处置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突发事件的处置力度,快速有效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类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考评激励制度

  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区)和平安苏州建设为总抓手,纳入对各板块、部门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绩效考评体系,出台鼓励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激励措施。

  发布会现场,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张家港市民政局分别结合各自实际,介绍“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最新动态和下一步安排。

     姑苏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层面,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截至2021年底,姑苏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3.66万,老龄化率达31.52%,居全市第二位。面对深度老龄化的现实问题,姑苏区围绕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做好老年群体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从“底线、标线、高线”三个维度编织起幸福养老在姑苏的颐养“风景线”。

  一、兜牢底线,擦亮民生保障服务底色

  解决好老年居民的“急难愁盼”,是民生服务问效于民的基本要义。截至目前,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实现全覆盖,“3+X”社区助餐服务体系圆满建成,人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零缺席”;立足需求,靶向施策,2017年以来推动完成2271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舒适居家生活“零距离”;聚焦特殊老年人群体,推进空巢、独居老年人定期巡访工作,安装一键呼叫700户,开展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近10万次,关爱保障“零时差”。

  二、立足标线,建设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着眼于长远实效,姑苏区以标准化、专业化、品质化的体系建设引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政策保障体系,近3年累计投入区财政资金3.8亿元,关爱老年人项目连续3年被列入姑苏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先后出台《姑苏区关于落实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二是载体支撑体系,2019年,姑苏区在全市率先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目前共建成各类社区养老设施141处,其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6家、日间照料中心75家、助餐点50个。全区另有养老机构31家,床位6325张,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就近就便即可享有。三是服务供给体系,央企、外企、本土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参与、融合发展,“社区+物业+养老”模式落地15家试点小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设适老化服务网点,各类养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不断攀升。

  三、锚定高线,锤炼养老创新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让老年人共享新时期发展改革成果,姑苏区创新实践“养老+N”跨界公式,形成一系列为老服务特色亮点:标准建设方面,2007年诞生于姑苏区的“虚拟养老院”,已经实现了从“全国首创”到“全国引领”的跨越升级,今年年初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化试点管理考核,形成智慧养老服务的“姑苏样本”。社区氛围方面,平江街道梅巷社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区各社区从服务深化、设施改造、理念更新等方面,推动老年友好服务更加完善。医养结合方面,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加快资源整合,已经建成的16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中,有8家嵌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设有短托照护床位,31家养老机构中11家为护理院,其余20家老年公寓均已内设医务室。另外,全市首家健康综合体——姑苏区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已开启试运营,提供“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服务;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签约工作也持续推进,建成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5家。

  当前,姑苏区养老服务正处于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还面临着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激发等困难。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十四五”期间,姑苏区将持续对标找差,着力补短提优,增进老年居民的民生福祉。

  一、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主引擎“加速度”

  做强“虚拟养老”品牌效应,以适老化改造、夜间照护为渠道,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优化高龄、空巢、孤寡老人服务,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关爱巡访实现全覆盖;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至2025年实现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区169个社区的全覆盖,养老机构床位数达7000张。

  二、提升优化服务能力,主抓手“强力度”

  持续探索养老服务与健康、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的“养老+N”新业态。推进“物业+养老”服务示范点街道全覆盖,鼓励物业企业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提供惠老助老服务;推进“养老+金融”合作,探索“时间银行”创新模式,以志愿服务兑换养老服务或产品;推进“养老+科技”创新,为更多特殊困难老人安装智慧安防设备。

  三、融合打造服务品牌,主舞台“增热度”

  以闲置资源挖掘为抓手,引导各类资本多渠道投入,培育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机构;以医养融合发展为方向,鼓励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嵌入健康服务载体,开展短托照料、健康管理等老人亟需服务;以老年友好社区建设为契机,将“老年友好”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形成多部门协同、多渠道参与的共建共享局面,至2025年实现苏州市老年友好社区创建率达50%。

  张家港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民族未来、社会和谐、家庭幸福。近年来,特别是去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张家港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强化保障措施、拓展服务内容,全力打造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绘制“保护蓝图”。将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区镇(街道)绩效考核,市、镇、村三级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市民政局在全省民政系统中首家单独设立了职能科室——“未成年人保护科”,落实落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梳理未成年人清单,包括全市未成年人总数及困境儿童清单,特别是困境儿童实现一人一册。2022年,全市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业务经费1000万元,支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康复救助超过2300万元。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保护闭环”。市委专门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市未保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市未保委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合力构建了“监测预防、发现报告、信息汇总、评估介入、关爱服务”全链条闭环保护模式。去年以来,发现突发困境未成年人56例,组织个案会商28次。

  三是融合关爱资源,增强“保护力量”。加强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列为2022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既全程参与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又面向有需要的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服务。发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指引》,全市未保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实现全覆盖,每个工作站均配备2名以上儿童社工。培育人才队伍,创新实施未成年人保护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对23名儿童督导员、251名儿童主任、42名儿童个案社工的培养力度,提升履职能力。打造品牌项目,坚持“精准滴灌”,持续开展困境未成年人个案管理服务、“三色花开 快乐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幸福家长驿站、“爱立方”青少年维权项目等品牌建设,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精准化、常态化、专业化。

  张家港将全力打造“佑你成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优质环境、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坚持系统保护,形成高效合力。聚焦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单向发力到闭环施策、从条块分割到整体联动,全面落实议事协调、信息报送、宣传教育等八项制度,更好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无缝衔接、分工合作,打造坚实的关爱保护屏障。

  二是探索智慧保护,实现精准赋能。研发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已列为2023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候选项目),统筹未成年人保护数据资源,集成基础信息交互、个案服务管理、综合监督管理等功能,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情况进行精准画像,对未成年人个案服务进行实时监测和长效跟踪,综合监管强制报告、个案会商等落实情况。

  三是聚焦专业保护,推进项目服务。积极创设更多符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项目,实现见人见事见效果。针对所有未成年人,组织走进“苏童成长”践习基地,开展自我保护、平安法治等大众化宣教活动。针对突发困境未成年人、心困未成年人等特殊对象,实施个案管理服务,开展心理疏导、成长支持等专业化关爱服务。

  发布会现场问答

  Q:

  近年苏州一直在推动托育服务发展。请问2021年以来,苏州镇(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建设是如何推进的?目前进展如何?

  A:

  在镇(街道)建设儿童“关爱之家”是江苏省儿童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在基层建立起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的阵地。省民政厅自2020年起,每年把建设儿童“关爱之家”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

  苏州十分重视儿童“关爱之家”的建设。2021年,市民政局印发了《苏州市儿童“关爱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苏政民福〔2021〕6号),提出“四有”的目标要求:有活动场地、有专业队伍、有经费保障、有服务开展,并同步下发了儿童“关爱之家”建设指引、评估指标和安全规范,要求到2023年实现每个镇(街道)全部完成儿童“关爱之家”的建设任务,规范各类制度、引入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服务。

  2020年以来,苏州先后有32个镇(街道)的儿童“关爱之家”成功申报并获批省级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到目前为止,全市95个镇(街道)已经建成儿童“关爱之家”105个,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68家社会组织293名社工承接儿童“关爱之家”服务工作,他们组织各类活动、协助儿童督导员开展困境儿童排查、做好困境儿童个案服务等。

  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儿童“关爱之家”建设,张家港市把儿童“关爱之家”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乐余镇整合公安、检察、法院、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力量一起,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昆山市儿童“关爱之家”建设与促进儿童社工组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的同时,全面提升儿童社工的业务能力;吴江区江陵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建成后,民政部未成年人保护培训班成员专题前往参观学习;吴中区光福镇儿童关爱之家,结合当地渔民文化、农垦文化、红色教育基地等特色开展活动,在每个村(居)都开设有“关爱之家”服务点,参加“关爱之家”活动的儿童达到全镇儿童的90%。今年暑期,全市所有的“关爱之家”全部参与了团委组织的爱心暑托班活动,组织社工、志愿者3759人为暑托班提供服务,共开展12511课时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2023年,是苏州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计划在已经全部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再建设30个苏州市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市各地儿童“关爱之家”优服务、创品牌,全面提升儿童“关爱之家”硬件、软件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全市200多万儿童提供“家门口”的关爱服务。

  Q:

  我们关注到,近日姑苏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适老化建设是打造“原居颐养”的关键词,紧密关系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请问姑苏区在推进适老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A:

  我们常说古城姑苏“鹤发童颜”,这不仅是因为姑苏承载着江南千年文脉,更在于姑苏是23万余名老人的颐养家园。如何让老人们安全舒心地居住生活,是我们养老服务的重要课题。早在2017年,姑苏区就启动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为2271名老年人进行了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我区“以适老化改造破解居家养老困局”的工作,更是获得了央视报道的点赞。5年间,从家门内,扩展到街巷间,延伸至全社会,我们探索出一套“老年人幸福改造家”的“姑苏攻略”。

  一是聚焦家门内的安全,适老化居住更放心。突出“室内行走、如厕洗澡、厨房操作”三大重点,详细摸排老年人家庭环境,“一户一策”开展适老化改造“私人订制”。今年,我们率先创新,将空巢独居老人纳入重点保障改造范围,为700户孤寡、独居、残疾等困难老人安装“一键呼”,为82户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和门磁,以智能化、适老化为老年人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聚焦街巷间的便捷,适老化生活更贴心。融合“物业+养老”模式,发挥物业公司熟悉街巷、贴近居民、响应快速优势,为30户老年人家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平江街道梅巷社区和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举办“迷你老博会”、加装楼道扶手、开通乐龄友好公交专线,实现“大改造与小改造同步走、大环境与小环境齐改善、大服务与小服务相衔接”。

  三是聚焦社会中的温馨,适老化服务更暖心。在基础设施、服务供给两方面,充分融入对老年人需求的考量和关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布点141个养老服务载体,打造全市首家适老化展示厅和“养老+金融”示范服务点,促进适老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细化。优化服务供给,组建养老服务志愿团队,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深化“养老顾问”模式,以“菜单式”适老化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安装一个扶手、铺上一个防滑垫,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一枝一叶、一点一滴中是我们对每位老人的牵挂。我们将想方设法让古城老人更健康、更安全、更幸福,让高品质的“苏式颐养”成为古城最亮丽的底色,守护好古城和老人“双向奔赴”的温暖!谢谢。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