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南京记忆·世界记忆》

2022年10月24日 17:15:11 |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记忆·世界记忆》

  主持人:欢迎收听《江苏周刊》,我是许扬。

  12月13号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距离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经过去了84年。光阴流逝,但历史见证者们、幸存者后代、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从未停止讲述,用着不同的语言,发出同样的心愿。请听新闻专题《南京记忆·世界记忆》,反思历史,方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留存记忆,才能建立认同,迈向未来。当“南京记忆”成为“世界记忆”,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汇聚起更多携手向前的力量。

  【出片花】

  一二一三,山河同悲。

  八十四载,青史昭彰。

  此时,五湖四海的华侨华人缅怀历史,共寄哀思。

  在德国的吴志芬:

  【出录音】同胞们的凄惨、绝望、孤寂、无助,浮现在我的眼前,心都会隐隐作痛。【录音止】

  在美国的张盈盈:

  【出录音】一定不要忘记历史,达到世界和平的愿望。【录音止】

  日月逾迈,历史永存。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此刻,天南海北的中华儿女汇和平之声,聚和平之力。

  在加拿大的麻维健:

  【出录音】我希望终身做一个和平的使者,向更多的加国友人介绍和谐发展的中国。【录音止】

  在马来西亚的刘思乐:

  【出录音】我们不能忘却历史,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录音止】

  南京记忆,为了和平永驻人间!

  【片花止】

  【警报声起,渐弱】当日历翻到2021年12月13号,凌厉的防空警报再度在南京上空拉响。

  往日熙攘热闹的城市街道变得静止,车辆缓缓停住,主动鸣笛致哀,行色匆匆的人们也停下脚步在寒风中低头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2021年12月13号,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名义,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这一天,在南京,在全国各地,在世界各地,各种悼念活动同步举行。烛光荧荧,哀思沉沉。

  【出片花】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近两万起强奸、轮奸的暴行,大量公私财物被掠夺,死难者总数根据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达30万以上,古都南京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片花止】

  就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12月1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外公布了2021年新增文物史料。其中就包括了纪念馆委托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征集到的一批珍贵档案文献与史料,共19件(套)。纪念馆文物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

  【出录音】大东仁在日本帮我们征集到的19件(套)文物史料中,比较重要的两套资料,一套呢是日军第16师团33联队在南京附近的战斗详报,另一个呢是日军第9师团36联队在南京的阵中日志,一共9本。这两个部队呢都是进攻南京并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主要日军部队,其中16师团的33联队是攻打紫金山的主力部队,跟这个中国守军在紫金山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录音止】

  1937年12月1号,日本下达了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中国守军在各个战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战场遍布南京近郊与城垣内外。战时原始档案文献是新增文物史料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克服疫情影响,这批史料被辗转运至纪念馆。艾德林:

  【出录音】这个资料从日本运过来,其实很不容易。我们去年就在联系这个事,跟大东仁先生,获得这个信息,我们一直在对接这个事,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呢,一直没有运到馆里面来。所以,上半年呢,我们通过新华社驻东京记者站,然后通过他们一位记者,帮我们来协调,做中间人,帮我们来运送这批文物到国内,到今年的9月3号吧,才从上海运到我们南京。【录音止】

  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大东仁,曾经多次到南京参与和平交流活动,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2005年起,大东仁就在日本收集日军侵华的相关史料。截至2021年,大东仁收集、转交,加上无偿捐赠给南京的侵华日军资料已超过3000份。

  而像大东仁一样,坚持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寻证、发声的,不乏其人,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就是其中一位。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让南京大屠杀第一次进入西方民众的视野,让这场南京浩劫不被世界遗忘。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她从小便从长辈们口中得知20世纪的上半世纪,东方故土曾遭受侵略,他们是被迫逃难出来的。当她想要去了解这些事,却发现国外图书馆里任何一本书的旮旯,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过,《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也好,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也罢,没有任何二战时期的将军或领袖对中国抗战的这段历史有过任何陈述。

  怀着寻求真相的愿景,张纯如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她搜集大量中文、英文、日文、德文资料,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还前往中国南京,亲自走访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终于,解封了被尘封的历史,撕开了血淋淋的现实。

  《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蒙令华,曾在2019年、2020年两次到访江苏淮安市,参观张纯如纪念馆,文字、照片、实物,每一样,蒙令华都不愿错失,久久驻足。

  【出录音】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般急逝,但却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揭露南京大屠杀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南京大屠杀,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历史记忆。【录音止】

  字字皆泣血。《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这本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暴行的书籍,一经问世,便轰动世界。张纯如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记忆。马来西亚古晋新邦迪卡区民众联谊会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说:

  【出录音】张纯如出版的英文历史(著作),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录的状况, 这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录音止】

  南京大屠杀历史不仅是南京记忆、国家记忆,更是世界记忆。每年的12月13号公祭日当天,中国以国家之名举办公祭仪式,悼念遇难同胞,警醒世人不忘历史。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也在世界各地,同步开展悼念活动,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出录音】今年12月11日有一个云端“南京祭”,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者。每年12月我们都有“南京祭”,“南京祭”是美国湾区史实维护会,一个华人的组织,在1996年发起,至今已经25个年头了。【录音止】

  说这话的,是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张纯如去世时才36岁,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香消玉殒。她在书中的导言末尾这样写道: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的人数每年都在减少,在来自过去的声音永远消失之前,我的最大的期望是本书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激励其他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去调查南京幸存者的经历。如今,这份期望正在变为现实。多年来,张纯如的父亲和母亲也一直投身于在海外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张盈盈:

  【出录音】我和我先生一直在海外致力于继续张纯如未完的事业,我们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我们要珍惜和平,一定不要忘记历史,达到世界和平的愿望。【录音止】

  【出片花】反思历史,方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留存记忆,才能建立认同,迈向未来。新闻专题《南京记忆·世界记忆》,正在播出!【片花止】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84年前,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30多万人惨遭杀害。而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1位。

  今年98 岁的谢桂英每每回忆起过往,总是泣不成声。那年冬天,年幼的她带着弟弟去外面挖野菜,结果没想到却碰上日本兵。

  【出录音】我的小弟弟可怜才两岁,我背到身上。日本人他一看,不行,你是姑娘,他要拖我走,我弟弟也给他拖死了,那个时候我13岁,我们走那死人身上爬过来的。【录音止】

  如今谢桂英早已满头白发,但头上的伤疤依稀可见。1937年,马庭宝还是一个两岁的孩童。懂事后,他听母亲讲述才知道,他的父亲,还有几位亲人都被日军在下关江边残忍杀害。每年,马庭宝老人都会到纪念馆“哭墙”,看看他们的名字。马庭宝老人:

  【出录音】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嘛,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呢和日本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不要战争,要永久的和平。【录音止】

  这些年事已高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依旧在坚持着诉说历史真相,重新触碰记忆中的痛楚,是为不可磨灭的历史作证,为来之不易的和平代言。

  泰国《泰国风》杂志融媒体社长兼总编辑吴小涵从2006年开始,陆续在泰国北部美斯乐山上采访过许多南京大屠杀惨案亲历者,其中有一位叫雷雨田的老人向吴小涵描述了南京保卫战的残酷战争场面:

  【出录音】他说,他们在南京城抵御到最后,已是弹尽粮绝。他当时是连长,他们几个幸存的官兵逃到江边,跳进江水里,游泳逃生。他幸运地遇到了自发救助的民船,然后被船民把他拉上了船,给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他躲过了一劫。【录音止】

  亲眼看见战友就在江水里被机枪扫射,一个个中弹身亡,血染江水……那种悲痛与屈辱,让雷雨田终生难忘。后来,吴小涵采写了《壮哉美斯乐》系列报道,刊登在2006年、2007年的《泰国风》杂志上,引起泰国华侨、东南亚华侨,以及泰国友人等多批人士探访历史。吴小涵说,身在海外,更应承担起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责任,罪证不得否认,历史不容篡改。

  【出录音】我们在海外呼应:为了更好唤醒和平的向往与坚守,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维护和平。【录音止】

  2015年8月15号,第一座海外抗日纪念馆在美国旧金山开馆。选择那一天是因为70年前的8月15号,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座纪念馆凝聚着海外华人的共识,传扬着“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理念。

  在美国西岸圣地亚哥,美中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北美新侨网副社长兼总编寒梅在美国一家老人院里做义工的时候,曾经偶遇一位卧病在床、年事已高的华人老修女,修女名为玛丽。寒梅说:

  【出录音】虽然她的身体如风中残烛一般羸弱多病,但是她总是喜欢安静地靠坐在院子里的廊下,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时常注视,不断摩挲。照片上是一个长得像洋娃娃一样,笑靥如花的外国小女孩。【录音止】

  小女孩是谁?所有人都很疑惑,寒梅也忍不住问了玛丽修女。玛丽略显伤感地一笑,说照片里的外国小女孩才是真正的玛丽,也是她的恩人,而她自己,来自中国南京,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修女和家人走散了,无奈之下逃进了一个教堂,那里的牧师好心收留了她。在一次与同伴玛丽外出取粮食回来的路上,遭遇正在街头巡逻的日本兵,她们没命地跑,最后躲进了一个农家草垛里。可是,日本兵为了确认草垛里无人,不断刺穿草垛,玛丽被刺中了。为了保护她,玛丽拖着流血的身体,拼命冲出草垛,跑向远方,引开了日本兵。于是,修女活了下来,为了纪念恩人,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玛丽。寒梅听后,久久不能平静:

  【出录音】我们没有亲身遭遇那场南京大屠杀惨案,但是我们的同胞遭遇了。那场屠戮,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外国人也饱受欺凌和践踏,不只是中国人民不该忘记,世界人民也不该忘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杀戮不能给民生带来任何希望和价值,只有和平才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和愿景。【录音止】

  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不仅给中华民族划下疼痛的疮疤,也给世界留下伤痕,这痕迹不可消除,不能遮盖,唯有正视。

  2013年,魁北克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蒙特利尔道森学院国际部中国项目主任荣萌和魁北克孔子学院所在的加拿大道森学院几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南京。除了游览参观古都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外,一行人专门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入眼的雕塑,震撼了在场所有人。那是一尊高达11米的母子雕塑,雕塑的名字叫《家破人亡》,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子,苍天啊……”。抱着孩子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

  过了两年,荣萌和外国同事再次来到南京,同行的还有加拿大道森学院的校长李飞龙和他13岁的儿子。

  【出录音】李飞龙先生却修改了第一天的安排,他让儿子先去参观纪念馆,并严肃地对儿子说,你必须去看这个纪念馆。我当时建议,孩子还小,刚落地中国,来到南京,还是先去看看南京那些美好的地方,等有时间再去看那个纪念馆,不行吗?通常在中国的旅行,大家都听我的,但是这一次,作为父亲的这个校长却不同意,他说必须先去纪念馆,因为这是了解南京的一个好机会,更是了解中国的好机会。【录音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加拿大鲜有人知,因为没有人会主动提及。李飞龙校长的坚持,让荣萌猛然意识到一些过去未曾考虑的事情,中华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杀惨案,了解中国?

  的确,因为语言与地域的隔阂因素,让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受到局限。对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推出了《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和平之旅》等系列丛书,持续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同时,以史料研究和对外翻译为重点,深入开展南京大屠杀重要文献选编和外译工作。今年出版的《日军南京暴行:德国外交文件中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社会状况》一书就收录了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德国外交官从南京发往柏林德国外交部和当时在汉口的德国驻华大使的电报、信件、报告等外交文件,详细介绍了日军的暴行和1938年初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情况。这些德国外交文件是有关侵华日军暴行的第一手目击证词,比美国和英国文件中的描述更为详细,有些内容是其他国家外交官所没有记录的,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本书将在德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出版发行。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则是目前有关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最新外译成果,立足于对中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丹麦等多国史料的梳理,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研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说:

  【出录音】这一本书呢实际上是收集了中国学界关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一些重要的论述,所以分为11个专题。其中呢就包括像日本怎么样看待南京大屠杀,德国怎么看待南京大屠杀,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基础呢,能够和全世界关心战争与和平的这些严肃的研究者一起,能够形成一个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录音止】

  张生还透露,未来,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成果外译工作,将以更多客观史实,向国际社会揭示这一份真实的世界记忆遗产。

  【出片花】反思历史,方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留存记忆,才能建立认同,迈向未来。新闻专题《南京记忆·世界记忆》,正在播出!【片花止】

  历史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人类对和平的信念与坚守,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仇恨,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呼吁永久的和平。

  2001年9月7号,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号。

  2018年9月7号,加中非物质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麻维健作为加拿大爱城南京联谊会的常务副会长,邀请了近80位南京老乡来到埃德蒙顿古堡公园,叙乡情听乡音。时任埃德蒙顿常务副市长的尼科尔,代表曼戴尔市长和12位市议员,专程出席了活动。在与尼科尔交流中,麻维健得知尼科尔曾多次到访中国,还未到过南京,但却知道南京大屠杀惨案。

  【出录音】他是从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事件中啊,知道中国有一个古城叫南京,南京人真的不容易。我说今天是国际和平日,他接着说,这个纪念日应该是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吧。我说,这个纪念日呢是我们中国一个叫钟文芳的先生在1997年的时候向联大提议设立的,主张“息战周内一切战乱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无条件地息战”“给战乱地区以停战的思考,提供缓和矛盾的契机,有效地推动世界和平”。尼科尔说,谢谢你给我补上了一堂历史课。南京呢是一个古都,埃德蒙顿呢有古堡,两地呢应该有很多的文化可以交流。希望你们的南京朋友在加拿大能够多做一些文化交流的活动,增进加中友谊。【录音止】

  因为尼科尔提议,麻维健后来将社团改名为加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协会。而这次交流,也让麻维健感触良多:

  【出录音】这次活动是我在旅居海外十多年来,第一次有海外友人主动跟我们提到南京这段“辛酸难咽的历史”。转眼间,南京大屠杀惨案已经发生了84年,我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南京人,深知华人朋友不管你身处世界的何方,你的根永远在中国。我希望终身做一个呢和平的使者,向更多的加国友人介绍我们的南京的历史、现在和将来,介绍和谐发展的中国,介绍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录音止】

  随着更多史料的发掘整理,“南京记忆”日益丰富充实。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之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欧洲战争博物馆。2017年,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华裔省议员黄素梅提出的“将每年12月13号设为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Nanjing Massacre Commemorative Day)”的动议获省议会通过,安大略省成为西方国家中首个由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Nanjing Massacre Commemorative Day)”动议的地区。同年,日本民间团体举行研讨会,以亲历者口述历史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真相。

  【压混钟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祭广场上有一座和平大钟,每年公祭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和平大钟高3米,钟架上的3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5个圆圈意为5个“0”,中间的横梁似“人”字造型,整个钟架设计寓意为倒下的30万遇难同胞。钟声浑然,是告慰冤魂,也是警醒世人,更是和平人士的共鸣。

  而和平大钟的铸造,正源于一位旅日华侨林伯耀。他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积极奔走数十年,坚持为遇难者发声,传播历史真相。2003年,林伯耀与旅日华侨林同春等14名侨胞共同捐资铸造大钟,赠与纪念馆。起初,大钟起名为“警示大钟”,而最终将其定名为“和平大钟”,因为警示固然重要,和平却更是所有人的心声和期盼,希望每一个敲钟人心怀和平,以此为基,向全世界发出和平之声。

  一个又一个海外华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虽身处五湖四海,却都在各自努力着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担负起炎黄子孙的责任与道义,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让这血色记忆成为世界记忆,呼吁人们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在美国的寒梅说:

  【出录音】作为一名海外交流文化传播的工作者,我们要与海外华媒、海外侨团联合起来,共同做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真相的真实传播。【录音止】

  生活在加拿大的荣萌感慨:

  【出录音】我深深地意识到,南京大屠杀的痛,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痛,也是世界上所有善良人们的痛。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让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真相,坚持传播和平的力量,让更多的加拿大民众了解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为建设一个和平的、美好的大千世界而努力。【录音止】

  命运巧合,蒙令华结成了中日家庭。生活在日本的他始终记得,在参观张纯如纪念馆的时候,他和一位来自南京的“95后”女生交流:

  【出录音】当时我们当中就有人问她,“作为南京人,你们是不是很恨日本人?日本人是不是因为害怕就不会去南京投资、上学?”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位年轻的“95后”女生这么回答,她说,“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但是我们南京人不会用仇恨去对待现在的日本人,而是用开放的心态,去欢迎所有的外国企业、外国人,也包括日本企业和日本人去南京投资、学习。”【录音止】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让世界正视南京大屠杀历史,让南京记忆成为世界记忆,这是幸存者的责任,也是后来者的担当。海外华侨华人同样将在传播历史真相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正如每一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中学生代表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的是南京对和平的呼唤:

  【出录音】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渐止】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