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很方便,在家门口就把养老保险缴纳手续全办完了,小区门都不需要出。”今天(10月17日)上午,在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景尚佳园小区,刚刚交完养老保险的居民李权对小区里的便民服务微站赞不绝口。
近年来,宿迁市积极探索便民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以宿豫区豫新街道为试点,依托小区党群微家,推动便民服务站点向小区延伸,陆续在60个小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微站。
站内设便民角,配备共享雨伞、便民药箱等,供有需要的居民免费借用,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梳理出残疾补贴申请、养老保险办理、水电缴费、物品代购、矛盾调解等12项帮办代办清单,推行“网格+代办”服务模式,实现公共服务不打烊。
街道相关负责人殷虹介绍,这些便民服务微站统一命名、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摆放岗位工作牌和“好差评”二维码标识牌、统一公示服务项目,已成为集便民办事、公益服务、协商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综合体。通过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微网格五级网格阵地,广泛开展恳谈夜访、主题座谈、问卷调查等活动,摸排居民办事需求,形成残疾人两项补贴、水电缴费网上帮办等12个事项“微清单”,公布业务政策解读和办事指南,让居民享受便捷服务;便民服务微站结合日常走访,组织人员摸清小区高龄老人、孤儿等特殊人群底数,并按照“一人一档”,建立事项预办“微档案”及走访服务手册。
目前,便民服务微站已为60个小区4858人建立了“微档案”;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探索“点单式”“适老化”服务,定制上门政策宣传、帮办代办、提醒申报等专属服务套餐。便民服务微站已推出并投入办理的首批套餐服务事项15个,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000余个;依托小区网格资源,建立由小区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物业工作人员组成的专职代办服务队伍,设立帮办代办窗口,落实帮代办制度,为群众提供个性化、随时应、假日办的帮办代办服务,实现“面对面”向“肩并肩”转变。
便民服务微站根据小区居民“一人一档”资料,梳理医保参保、养老保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高频申请事项,定期组织走访,比对档案数据,变“申请办件”为“提醒办件”,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能第一时间享受相关政策福利,变政府供给导向为群众需求导向,把服务“零距离”落到实处。
“发现诉求后,我会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居民。针对特殊人群,像年龄较大或者腿脚不便的,我会上门帮助他们解决办理。”豫新街道雨露社区星海湾小区党支部书记董将军介绍。为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微站”工作人员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制作便民服务卡,明确帮办人员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做到群众动嘴、帮办上门。截至目前,已组建帮办代办服务队145支,组织队员近600人,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2万余人次。
按照“常驻+派驻+机动”方式,“微站”推行“坐班制”和“走班制”两种服务制度,安排2名人员每天坐班,实现服务精细化,同时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五老”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化身服务员深入小区,通过居民点单、网格下单、党员接单的形式,对接民意需求。
此外,为提升“微站”服务能力,宿豫区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每两周对“微站”工作人员开展一次专题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微站”工作人员300余人次,最大限度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