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五心”工作法 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2022年10月13日 18:02:1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爱人今年动了手术,是社区主动帮我们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工作人员也经常联系我们,关心我们,相信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原则,实施“细心、诚心、爱心、耐心、暖心”的“五心”工作法,推行“服务精细化、管理温度化、项目实际化”管理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政务便民显细心,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积极探索“红领社工”“多彩社区”党建品牌赋能聚力,实践“全科社工+网格员”服务模式,以“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均通”为目标,推行咨询服务“一口清”、受理业务“一站式”、服务居民“全链条”。

  开展“政务梳理、服务上门”活动,通过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分类施策、上门服务,推动基层政务“送上家门”。开展信息数据筛查,坚持信息化、数据化赋能,逐步推动“线下找人”向“线上找人”发展,推动受理窗口延伸至“家门”,实现“主动找人、主动服务、服务上门”。

  党群共建显诚心,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坚持“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积极探索共建模式,统筹活动阵地,实现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工会之家等活动阵地的共建共享,党群组织“手拉手”。建立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实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有效整合、激活辖区各类资源,形成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三方联动”的服务体系。

  发动党员群众96人次,参加了30批次核酸检测,守牢疫情防控“红色战线”,结合传统节日融入反诈宣传、文明城市、关爱未成年人等主题,积极与周边7家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15次。社区党建从“独唱”变为“合唱”,资源从“独享”变为“共享”,社区建设从“单建”变为“联建”,实现社区与共建单位的共同发展,同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有事找社区,社区就是咱的娘家人。”帮扶救助显爱心,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聚焦居民切身需求,健全独居老人、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孤儿、生活困难人员等特殊人群档案,建立社区干部分类联系机制,精准结对帮扶,通过拉家常掌握居民实际困难,用爱心换真心,及时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坎里,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充分利用民政资金、关爱帮扶基金等专项资金,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兜底,帮扶临时困难群众10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5个。 

  协商议事显耐心,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推行由党组织、社区、物业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居民代表等多方构成的“有事好商量,有事大家议”阳澄议事机制,重点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队伍,将社区划为14个综合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4名,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开展“开家门、入心门”入户走访活动,了解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好群众工作的“联络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确保居民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响。同时,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全方位、家门口式的“坐诊”“问诊”和“定制”法律服务,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这次疫情刚通知我居家隔离的时候,社区的同志不仅给我们家送来了生活物资,还帮我父亲买到了慢性病的药,社区是咱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志愿服务显暖心,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坚持全民志愿,多渠道、广角度、大规模拓展志愿者队伍,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统筹协调的志愿者队伍。瞄准群众需求,与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开展“敲门行动”“户户访”“学雷锋小标兵”、孝老行动、“大手牵小手”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22场次。

  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依托“苏宿好青年”“新时代好少年”“苏宿好人”等评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草根“明星”志愿者,在社区内营造弘扬家庭美德,营造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苏宿工业园区阳澄社区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切实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描画最大同心圆,干群合力发挥最大向心力,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江苏广电宿迁中心站/徐徐 王振捷 通讯员/靳超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