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田流金。10月12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的国家级(南京)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举行了“丰收稻香季、共播希望种”主题教育活动。来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022年全体新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共同感受“一颗小小的种子”蕴含的巨大力量。
活动现场,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俞卫东、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分别为大学生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当前,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种质资源“卡脖子”、育种技术“卡脖子”、市场秩序“卡脖子”等方面的短板与挑战,而解决的重点在于科技和人才。他们希望,在场这些出身于种业专业的“种子”选手们能够成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记者了解到,江苏种业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江苏选育的17个水稻品种,列入农业农村部的超级稻品种目录,南粳9108优质食味粳稻在全国推广面积排在第三位;育成了赤霉病中抗以上的小麦品种15个,占到全国总数的88%。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生们还走近基地的大片稻田,零距离观察水稻的长势,聆听育种家的讲解与介绍。秋风习习,一株株籽粒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随风摇曳,即将成熟开镰,向大家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新生张益玮来自大连,小时候常在姥姥家的田间地头摸爬滚打,那个时候就悄然种下了对农业好奇的种子。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与种业相关的专业,家里人也十分支持。他说,今天参加这次活动特别兴奋。在学习课本的专业知识之余,能够来到试验田里实际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不仅让他们对理论知识更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更直观地感受到,一颗好种子对于丰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南京农业大学还与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另外,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资200万元,设立南京农业大学明天种业基金,主要用于加快种业技术创新与种业人才培养,专门资助种业专项实践,专项奖励为种业振兴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师与学生。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