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政府引领 学界助力 共促智慧养老科学发展

2022年10月11日 14:28:29 | 来源:老龄文明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摘要: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养老一直是热点,也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之一。智慧养老是什么?如何促进其科学发展?江苏省老龄人力资源与人才队伍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成员,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周建芳分析了我国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践探索中政府和学界起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究智慧养老的发展路径。


  智慧养老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其核心是利用相关信息化技术打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结合通信、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享受的养老服务,当时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或“智能居家养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智慧养老”一词,但在21世纪的早期,我国多地已在尝试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养老服务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智慧养老已经呈现破竹之势,被广泛应用到多种养老场景之中,惠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在我国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践探索中,政府和学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智慧养老的科学发展。

  政府:

  智慧养老发展元治理中心

  与传统养老及养老服务不同,智慧养老通过信息平台和智能设备等载体,将老龄人及其家庭、服务机构、政府等多利益主体群关联在一起,并实现了瞬时的互联互通,多利益主体群的充分“集成”,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面临无序、矛盾与冲突的风险。如在缺少中心主体,或多主体间不能有效协调存在治理失灵的情形下,多主体可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行动,形成相减作用,甚至是拮抗作用,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形成有效合力,也大大减慢智慧养老发展的进程。

  在智慧养老发展中,政府需要作为多元治理的中心,通过规则制定,政策引导与强制,发挥协调多方和引领方向的作用。作为规则的主导者和制定者,政府一方面要广泛收集智慧养老多方发展和利益诉求信息,并将信息公开化,使得多方利益群体能在充分的信息交换中了解彼此的利益诉求和立场,从而达成共同的智慧养老治理目标,并形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与其他社会力量高效合作,共同实现智慧养老的良好治理。

  我国的智慧养老发展中,政府介入相对较早,2011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其后出台养老政策文件中,采用了直接提供服务、补贴、信息提供等多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对智慧养老的发展予以引导,推进主体也呈现多部门参与的基本特征,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技术发展、平台建设、智能产品到适老化发展等等均有所介入。在当前阶段,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电子〔2021〕154号)两份国家级规划文件,“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协同推进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新一轮的国家养老规划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政府引导,多方联动”为基本发展原则,在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中,通过规制文件给出了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规划通过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开展试点示范和加快人才培养等等举措保障智慧养老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政府这一元治理中心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在智慧养老发展的实践中具体实现各级政府的元治理中心的作用,仍然有待充分解读、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以进一步从具体执行政策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与完善。

  学界:

  智慧养老发展智力支持

  从传统养老到智慧养老,既是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结果,也是社会发展新的动因,智慧养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民生、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智慧养老的发展探索中,学者的社会责任在于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知识的创造与输送作用,还需要在理论指导实践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新知识和研发新产品,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揭示智慧养老相关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带来的社会影响,揭示其中的应然,对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预警,揭示已经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可能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可能的问题解决之道。

  国际学者对智慧养老发展的研究,融合在智慧城市、信息和数字社会的探讨之中,智慧养老作为其中的子系统被予以关注。总体而言,国际学者较少对智慧养老进行宏观发展的分析,更多侧重于研究某一具体技术对老年人特定方面的影响,如智能机器人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作用,网络应用对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及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等等。而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虽然对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介入相对较晚,但在智慧养老研究热度上升很快,总体偏向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在智慧养老宏观发展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围绕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事业与产业发展、发展模式与体系建设、数字鸿沟与适老化发展等诸多侧面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学者们的智慧养老学术交流活动也非常频繁。2014年5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了第一届“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发展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8届。201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技术研究院等六家单位共同倡议并发起“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聚集国内致力于智慧养老研究的一批著名学者及领域内专家,举办智慧医养大讲堂,共同研讨中国智慧养老的发展问题,为中国智慧养老的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9月,成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并每年召开学术交流年会,每月发布《智慧医养研究动态》,致力于中国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展智慧养老和智慧医疗领域的学术研讨、学术会议、咨询和评估等相关工作。学者们在智慧养老发展方面的潜心研究与高频交流研讨,不仅提高了社会对智慧养老的关注度,更以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支撑并促进了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

  (原文刊载于《人口与社会》2022年第4期,略有删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