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濒江临海,有发展港口的独特禀赋,却也受制于大江大海的阻隔。位于江苏最东部的南通,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我国交通版图的“神经末梢”。最近十年,南通坚持高位统筹,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打破过江瓶颈,迅速补齐铁路短板,高速公路成环成网,航空枢纽立体畅联。枢纽南通、门户城市,从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虽有疫情因素影响,但这个国庆长假,南通火车站、南通西站旅客流量仍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回乡探亲、外出旅游或商务交流,坐火车已经成为市民中、短途出行的首选。“以前我从江西过来,一天以内是到不了的,现在有直达动车,5个小时就可以到了,非常方便。”老家江西的2022届毕业生黄纪新在南通度过了4年大学时光,他对南通铁路的变化深有体会。
高铁“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得益于铁路短板的补齐。受制于濒江临海的特殊区位,十年前,南通还只有普速铁路,南通火车站只有9趟始发列车,铁路建成里程短、通达城市少、列车间隔长。为改变铁路出行短板,过去十年,南通高位统筹、优化保障、快速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全线贯通、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建成运营,曾经地无寸铁的南通,迎头赶上,大踏步迈入“动车时代”、“高铁时代”,成为国家高铁网沿海铁路大通道上承南启北的重要节点。“到十四五末,南通铁路里程将力争达到720公里,其中高铁铁路达到240公里,初步实现南通到上海、苏州1小时,到南京1.5小时,到长三角其他重要城市2小时的目标。” 南通市铁路办副主任黄建东说。
强弱项、补短板。过去十年,南通加快打破过江瓶颈,对内完善路网体系,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12亿元,江海大地演绎了从难通到“好通”的沧桑巨变。过江通道方面,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八龙过江”写入国家规划;高速路网方面,洋通、海启、锡通北接线建成通车,“一环接苏南、二环连浦西、三环通浦东”体系迅速形成;航空方面,南通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启用新航站楼,日均客运航班起降近100架次,旅客吞吐量跃居全省第三。特别是今年,相继开工3条过江通道,曾经被南通人视为“终极梦想”的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江尾海头的南通,枢纽城市的梦想正加快转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