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高质量发展新邳州:以“绿色”厚植城市发展温暖底色

2022年10月08日 11:13:02 | 来源:邳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邳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生态涵养、培树文明新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城市美得有形态、美得有韵味、美得有质感。

  今天《五大维度解码高质量发展新邳州》系列述评五,来了解邳州如何以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厚植城市温暖底色。

  01

  以人为本

  打造“品质城市”

  城市是百姓生活的家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与方向。

  城市建管精雕细琢

  山清水秀天蓝,宜居宜业宜游,邳州这座被山水人文浸润的苏北小城,曾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六的成绩,一举摘得苏北县域首家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成绩的背后,是一座城的凝心聚力,是每一个邳州人的辛勤付出。

  然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块充满含金量的“金字招牌”,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给市民打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秉承着“为民、惠民、利民”的宗旨,邳州市以创文成功作为接续奋斗的新起点,拉高标杆,立足“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翻篇归零再出发。

  2021年7月27日,中共邳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邳州市委书记曹智提出明确要求。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文明引领风尚、浸润心田。

  目标和要求已确立,怎么执行才是考验。围绕这些目标要求,邳州给出了答案。

  站在新起点,邳州全市上下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新征程,通过各项工作的持续走深走细、落小落实,让文明创建成果在普惠百姓的同时,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明之花开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在运河街道,围绕群众需求,该地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与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相结合,按照“一巷一品、一小区一特色”的标准,将乡风文明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漫步于运河街道庙山村,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爱老敬老、关爱邻里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幸福邳州”再加码

  在城市管理方面,邳州市近年来也在持续提速加码。随着智慧停车等一个个惠民项目的陆续运营,邳州以更优化的服务方式,更高效的管理举措,不断完善精细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而加快推进从“治理”向“智理”的转变。

  车主陈雁认为:

  “停车更智慧了,线上显示停车场的余位,还可以帮我实时导航过去,提升停车便捷度。”

  无论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还是数据赋能的智慧“城市大脑”,其背后无一不事关民生福祉、心系百姓期盼,这也是邳州市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所向。

  02

  打造家门口的

  诗意与远方

  城市越是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要求就越高,也就需要更实更密的“针脚”,需要付出百分百的细心、耐心、精心,用心、用情去倾听、去关切、去思考、去创新。

  2022年2月8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表彰大会,邳州市委书记曹智指出,要强化全域联动,让城市更宜游。

  整合文旅资源,完善功能配套,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全景全时全民全业”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因此,在持续完善基础功能设施、深耕品质生活的背后,邳州将眼光放得更远。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依托,邳州致力于高颜值全域“公园城市”的打造,扎实做好老旧公园提升、特色景观打造等工程,以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助推城市美丽蝶变,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诗意与远方。

  如今,随着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邳州城的山水林田湖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互动共进,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布局持续优化、扩容提质和内涵升级,达成人、城、园的和谐统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格局正逐步形成,邳州成功晋升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在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中,除了桃花岛、沙沟湖水杉公园等标志性的大体量公园外,邳州市还规划建设了一批中小游园、口袋公园、绿地等,在实现城市绿量大幅增加之余,见缝插绿的规划理念也促进了“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的打造,而“一园一品”“一路一景”的设计理念,也让城市特色从特殊的文化符号中显现出来。

  位于瑞兴路和邳新路交叉口的大象游园,便是邳州构建“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的代表之一。大象雕塑等元素的融入,让公园更具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彰显出邳州市历史悠久的象文化底蕴。

  大象城小区住户尤小雅说:

  “我们城市规划的越来越好,不到10分钟就可以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就是越来越幸福。”

  除了见缝插绿的游园布局外,邳州市还根据城市规划与发展需求,持续推进特色景观的打造。

  六保河生态长廊工程和大运河(邳州段)生态修复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因地制宜推进滨水空间塑造与品质提升,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邳州为群众持续供给绿色福利。

  市民韩先生说:

  “原来这个区域很少来,现在建得很好了,周边的居民一般早上出来锻炼身体,晚上散散步,都是很好的去处。”

  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绿意期盼和生活品质追求,而邳州市立足特色生态资源禀赋,积极融合农文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新业态,也为许多百姓铺就了绿色发展致富路。

  初夏时节,铁富镇姚庄村的时光隧道景区迎来了又一年的观赏季,依托于景点带动效应,村民们的增收渠道早已由原来的卖树、卖叶、卖果,走向了如今的“卖风景”。

  铁富镇姚庄村村民冯均彦说:

  “我们卖点自家做的咸菜、萝卜豆,田里产的银杏果,特别好卖,从时光隧道运营之后,店里一年5万块钱,老百姓真沾光了。”

  03

  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或许是我们面对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时的最真实写照。

  实践证明,“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思想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发展,更要绿水青山,要在“绿水青山”中孕育“金山银山”,就必须在资源效益上想办法,在产业调整上出实招,以不断完善的新格局、新举措,构筑起生态保护的坚强屏障。

  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也是邳州实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邳州市坚持绿色低碳,推进循环发展,科学务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加快形成低碳产业结构,并鼓励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技改创新,以实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泰山石膏作为落户邳州市近20年的一家老企业,就是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让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泰山石膏(邳州)有限公司综合处处长吴新军:

  “企业比原先不技改之前,能达到20%多的能耗降低。一年能节约4000吨标煤,产能的话比原先要提高10%。”

  此外,在新项目招引方面,邳州市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关口,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源头治理、分级管控等措施,促进减排达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内木门知名品牌,闼闼木门在入驻官湖镇时,镇政府就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生态环保工艺生产要求,将催化燃烧、粉尘收集等相关设备装配到位,确保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江苏闼闼木门有限公司生产厂长王帅介绍:

  “我们车间是按照最高的环保要求来建设的,管道全部连接环保设备当中,可以把废气的颗粒全部过滤下来。”

  荒山再披绿

  除了严把入口关,做好源头控制外,邳州市还积极将生态治理和富民增收紧密结合,通过生态环境修复,让曾经的荒地长出绿荫林、开出致富花。

  燕子埠镇扒头山村废弃矿山经人工改造后,成功实现了荒山再披绿,目前200余亩的山地已经产生了不错的效益。

  燕子埠镇扒头山村村民 周广颂说:

  “种小红米花生一亩地可以收入三四千块钱,今年卖了1000多块钱,山芋也卖了2000块钱,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除了荒山修复外,近年来,邳州市还因地制宜加快湿地建设,目前全市16399.56公顷湿地已经建设完成,官湖镇授贤村正是乘着“湿地改造”的东风,完成了村居环境的华丽蜕变。

  官湖镇授贤村党总支书记刘永亮说:

  “对村内水系进行贯通,引沂河水入村,使村里的水得到净化,四周栽植了樱花、红叶石楠,生态环境好了,这里面的鸟类、野鸡、野鸭很多。”

  无论是景观绿化的复苏,农旅产业的崛起,亦或是产业转型升级、荒山生态修复等,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邳州都是以绿色生态为基底,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践于行动。

  截至目前,邳州市建成区绿化率为39.86%、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面积为16.7平方米,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绿色发展的强劲势头,绘就着邳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新的赶考路上,邳州市将持续厚植生态绿色,兼顾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以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更加秀美的区域环境来回答民之所望,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原稿件发布时间:2022年5月16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