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借势“两湖”打造产业生态客厅

2022年10月05日 12:03:39 | 来源:常州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常州“两湖”创新区规划重磅落地,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以规划为“楫”,驶发展“巨轮”,千年水乡田园梦,耕读前黄续传奇。迎着时代发展浪潮,前黄镇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区建设,打造产业生态“客厅”。

  生态种植 升级“常武粮仓”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水稻育种是前黄闪亮的金字招牌。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被精细地划分成若干小方格,工作人员整齐排成一行,在试验田中进行拉线手工插秧,近120万株绿油油的秧苗“对号入座”。

  农人正在进行插秧工作

  水美鱼肥,土沃稻香。前黄镇是武进区的农业大镇,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的三分之一,有着“常武粮仓”的美誉。为改善耕作条件,前黄镇通过有效流转土地,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联庆村,农户们将土地流转给李臣家庭农场,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同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农场负责人李臣介绍,目前基地已承包土地436.8亩,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治虫撒肥一体机等新型农机,不断革新种植技术,提升稻米品质。

  近年来,前黄镇全力打响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品牌,推广轮作休耕、稻鸭共作等新型农业模式。同时,注册“前黄”大米品牌,举办稻米节等特色活动,通过树立品牌化、精品化生产理念,实现粮食提质增效、知名度扩大提升。柔软、光滑、亮晶、口感极佳的“前黄”牌大米,不仅深受常武市民喜爱,还连续在全省摘得金奖、银奖,获评“江苏好大米”十大创优品牌。2021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前黄,“绿色+观光”模式正在开启,绘制稻田全新图景,传承发扬稻米文化,也带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生机。

  果香满溢 助力乡村振兴

  20多年前,丁舍村村民何建明种下第一棵果桑树,如今全村已有50多户农户走上桑葚种植之路,种植规模达250亩。每到收获时节,农户们各显神通,通过小视频、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媒介,创新销售模式,桑葚基本不愁卖。随着这两年农村环境越来越美,来采摘、休闲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农户们还将桑葚熬制成桑葚膏,酿成桑葚酒,晒成桑葚干,提升产业附加值。

  桑葚下季,水蜜桃紧接上市。在前黄,共有992户农户种植水蜜桃。盛夏季节,走进一个个水蜜桃种植基地,处处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空气中满溢甜蜜果香,林中不时传来采摘客的欢笑声。一颗颗甜蜜果实,构成推动前黄果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激活地方农旅项目的内生新动力。

  近年来,前黄镇大力推广桑葚、樱桃、脆红李、水蜜桃等水果种植,全镇打造精品水果种植基地2000余亩,打通电商、商超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并举办各类采摘节等活动,精品水果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前黄镇围绕大米、桑葚、螃蟹等特色农产品大做、巧做文章,推出贯穿全年的重点农业活动,形成了“前黄”大米、“丁舍”桑葚、“红高”螃蟹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还通过文旅特色化,提升乡村游美誉;通过文旅品牌化,积攒乡村游人气;通过文旅民俗化,展示乡村游亮点。

  富美水乡 筑梦幸福田园

  锚定“两湖”,守正创新,前黄人正一点点描画幸福生活图景。在丁舍村,环村河流碧波荡漾,一栋栋崭新的自建房坐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丁舍村盛德家园一期、二期规划528户,目前入住349户。这里头有一间屋子,相当于不收钱的“乡村物业”,专为服务盛德家园居民而设。

  美丽乡村新图景

  村里还修起了观光道,生活垃圾也都集中处理。小菜园留住自然乡情,墙体彩绘架起文明乡风,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以“一河联三村”为建设路线,丁舍村将南绛、北沿、万家3个自然村串联起来,打造“绿色、宜居、诗意”的人文乡村。

  近年来,前黄镇大力探索宅基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全力实现“全域美”的前黄,一个接一个美丽乡村处处折射出村民的富足与安逸。

  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说:“融入‘两湖’大发展,对于前黄来说,是使命,更是机遇。”好风凭借力,“两湖”势已起。接下来,前黄镇将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创新,布局现代农业、智慧渔业等项目,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格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