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苏州:天堂姑苏织就非凡“双面绣”

2022年10月03日 22:11:05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潮起东方--在这里 看见江苏》今天走进苏州,看天堂姑苏如何织就非凡“双面绣”。

  【工业园区:创新赋能 高质量发展“耀”出新成色】

  苏州工业园区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等三大国家级平台,共同为苏州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的科技创新矩阵。苏州也是国内较早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地区之一 ,在半导体产业链上中游形成了产业集聚。这里地方不大,但它的创新动能可是释放着大能量。苏州纳维科技的4英寸氮化镓单晶产品,产品性能综合指标国际领先。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张淑梅说:“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是保证国家重点产业安全,解决产业短板,建立未来战略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重大布局。”

  【高铁新城:无人驾驶 “聪明的车”驶向未来之路】

  智能驾驶技术,就是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融入“灵活的网”。在苏州高铁新城,一辆辆充满未来感、科技感的无人驾驶车辆在街头行驶。轻舟智航无人驾驶小巴龙舟SPACE是最近刚投入路测的。这辆银色小巴集成了L4级高度智能驾驶技术,最特别的是车内没有方向盘和加速、刹车踏板。

  这次的测试路程大约是1公里,车辆根据系统设置好的路线,以每小时20公里至50公里的速度运行。安全员全程无操作的。虽然测试道路路况较为复杂,但龙舟SPACE依然对道路两侧停靠车辆、对面来车、电动车、行人、大型车辆 等实现了精准识别,同时还可以完成自动刹车、自动变道、红绿灯识别、自动掉头等动作。

  体验乘客表示:是第一次坐这种无人驾驶小巴,整体感觉挺平稳的,在不同的场景应对不同的情况时车辆都能均匀加减速,不会突然加速或者刹车,体验非常好。

  在苏州相城的街头,还能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智能驾驶车辆,比如无人出租车、无人重卡、无人环卫车、无人配送车等等。

  【吴江震泽: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 共赴希望的田野】

  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的苏小花田野餐坐落于田野中的高颜值咖啡馆,它是震泽湿地片区诸多新业态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苏小花创始人谭桂芳说:“我原先是在震泽镇上做餐饮的,后来镇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特色田园乡村,邀请了我们参加招商会,看到规划蓝图,我也很心动,后来就选定了村里闲置的仓库,想要在原生态的农村开一家精致的餐吧,让城里人来到农村,看得到田园风光,更有高品质的享受。”

  【张家港长江村:渔村蝶变 城里人都羡慕的“明星村”】

  张家港市长江村是个充满着田园之美、现代之风的明星村,难以想象,它曾是一个坐落于长江边的贫瘠小渔村。 短短数十年光景,从小渔村到别墅群,这块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长江村党委副书记沈坚说:“步入新时代,长江村人融入长三角,转型布局以‘医药+医疗’为主引擎的大健康产业。现在的长江村锚定“三个百亿”新目标,实现“上市公司市值100亿元、医疗健康产业100亿元、集团公司资产100亿元”,要走共同富裕的“长江之路”。

  【昆山锦溪长云村:“一田多收”走出新"稻"路】

  长云村治保主任於国强说:“说道这笔账,我早算过了,总结就是三个字:‘赚到了’。全村2200亩地,每亩地能出700斤大米,好的时候大米能卖到每斤4元多,每亩收成能有3000元左右。另外,每亩地投放15只鸭,按照每只100元的价格,每年养鸭又为村里带 来近30万元的收入。”

  田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的“和美长云”,近年来引来不少食客常来订购长云大米和麻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接下来长云村也将培养、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团队”,全面规划、建设、运营长云“乡村游”项目,将其嵌入苏州、 上海等城市的“全域游黄金线”之中。

  【太湖生态岛:太湖新明珠 有颜更有料】

  苏州横山岛上的居民纷纷开起了民宿,让这里的村民越来越有盼头。横山岛民宿经营者罗静秋说:“我就是本地人,我们开了这家民宿,交通方便了、业态升级了,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家门口成了观赏太湖落日的热门打卡地,你说我们多骄傲!这些都是生态价值提升的有力证明。”

  吴中区金庭镇党委书记包勤康说:“太湖生态岛主要职责就是修复生态,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也创造性提出岛内岛外联动发展,岛内开发减量,岛外增加以新经济为导向的科创产业,在有风景的地方发展新经济。”

  【水清鱼跃岸绿 太仓这38.8公里 美!】

  太仓地处“江尾海头”,在苏州沿江三市中拥有38.8公里岸线,在最北段的璜泾镇白茆口生态湿地,大片芦苇随风摇摆,高大的水杉林整齐肃穆,这里既有延续数十年的林地,又有新建设的湿地, 平时少有人涉足,是野生鸟类的安居和迁徙地。

  每年夏季,长途迁徙的鸟儿会停下来在此“休整”。阵阵江风吹过,林中、草间惊起群群飞鸟,留下声声清越嘹亮的鸟鸣。在这里,经常有一群鸟类监测志愿者,据他们观测,目前白茆口生态湿地已经有108种鸟类,其中18种是新来物种。

  鸟类监测志愿者郑炜说:“我们发现,这里的长江滩涂很适合鸟类栖息,加上丰富的植被,迁徙到这里的鸟群越来越多。”

  【张家港沙洲湖益空间·源书房:建一座书房 见一城文明】

  沙洲湖益空间·源书房,文明张家港的一个新地标。这里有一个坐拥270度湖景的图书馆,用书籍完成人与人之间见识、情感以及文明素养的“漂流”。

  沙洲湖益空间·源书房正式启用于今年夏天,是张家港市首个市民捐赠图书馆,这里的6000余册图书,每一本都是由市民捐赠而来的 。它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文明实践·益空间”。近日,张家港有一家外企给书房捐了300多本书。这些书已经由市图书馆进行了编码,在这里可以实现和图书馆通借通还。

  捐书市民表示:“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者,最近正好读完了,就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我前前后后大概捐了三次书,一共有十多本。”

  人说苏州就像一幅双面绣,一面是现代,一面是古典,在苏州相门城墙上向东看, 园区的现代与繁华尽在眼前,向西望,苏州的古城的温婉与精致尽收眼底。从园区到古城,不过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却像一次穿越时光的旅行。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古城内,正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便利市民生活,让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断彰显青春活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