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数字赋能盘活“沉睡资源” 强村富民“金钥匙” 开启乡村“振兴门”

2022年09月29日 10:37:43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现在这日子美得很!”9月26日,江苏邳州议堂镇议堂村民法典广场前,正在锻炼身体的刘奶奶对现在的生活打心眼里满意。

  在议堂村里随便溜达一圈,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与盎然绿意相映成趣,幼儿园、超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一展现在眼前,绕村而过的小河一路高歌,一幅古朴清新的田园画卷扑面而来……“这儿真不比城市里的高档小区差!”记者由衷感叹道。

  “俺村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议堂村党支部书记李坤笑得合不拢嘴,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排“别墅”说,现在议堂村的村民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工程542套院落式住宅全部交付,二期83套正在建设中,年底就可以交房了。“以后村民的日子是越来越好。”

  说起议堂村的大变化,李坤打开了话匣子。“俺村没山没水,搞不了旅游开发;地块零散,也搞不了现代化农业;集体经济薄弱。以前大伙儿都是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争地边的事情时有发生。”

  从去年开始,议堂村为了改变现状,首先使出了一招“乾坤大挪移”,让村容村貌大变样。

  什么是“乾坤大挪移”呢?议堂镇人大主席王文丽笑着说,其实就是在全域范围内流转土地,然后统一来一次大洗牌,“愿意种地的村民,具有优先选择权,选择整块的好地继续耕种;不愿意种地的村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统一对土地进行管理,方便大型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乾坤大挪移”,全村土地化零为整,完成土地流转1500亩。成片的小楼盖起来了,村民变成市民,享受着有物业、有花园、有生活配套设施的城里人的生活。农业公司也成立起来了,集体经营的土地上,玉米大豆长势良好,在技术人员操控下,喷洒农药的都是无人机、播种耕种都是农用机械。

  村民李全龙今年65岁,搬到新社区居住后,就将自家的4.5亩地流转给村集体,闲来无事便来村集体经营的农业公司帮忙搞田间管理。李全龙欣喜地说:“机械化种植,好收好种好管理。除打工赚钱外,土地流转后一年还有近5000元的收入。土地规模经营,集体和村民都有收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全村的土地集中到村集体的手中,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源,将资源变资产呢?议堂村用“一张图”“一个码”让全村资源一目了然,资产变现有图可依、有据可查。

  在议堂村走一走,你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在沟渠、河道、田地前有一个牌子,扫一扫牌子上的二维码,土地的各项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对村集体资源进行清查、登记、赋码,实施数字赋能图码管控,盘活‘沉睡资源’,实现了村集体资源一张图、查询监管一个码。”镇人大主席王文丽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清查地块207处、1231.45亩,可盘活利用的资源77处、878.8亩。其中,581亩由村农业公司集中经营,集体增收65万元。其余资源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重新发包8处,实现村集体增收16万元。依托农房改善和基础资源调查,村“两委”积极探索土地全域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2100亩、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为民办实事更有底气。

  在村理发店里,62岁的龚大爷理完发,直接递给老板一张理发券笑盈盈地离开了。原来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和免费洗澡服务。“集体收入增加后,我们还打算建设居家养老中心,并依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探索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让村庄更美、农民更富。”议堂村党支部书记李坤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议堂镇在完成议堂村、潘庄村全域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以‘图码管控’为数据支撑,以全域土地流转为实战手段,深入做好公共空间治理下半篇文章,以自然村为单位,继续整村全域土地流转,不断推进村集体增产、村民增收,让大变样遍布整个议堂镇。”议堂镇党委书记郭义信心满满。

  如今,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议堂镇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徐州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