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出版的“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主人公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

2022年09月27日 10:46: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期,在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雨花英烈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的课题研究环节中,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经过考证确认:1956年出版成书的“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是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主人公原型的作品,第一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作为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参加了党的早期组织。踏上革命道路后,邓中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开办著名的劳动补习学校,向铁路工人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唤起工人群众投身革命事业。魏巍和作家钱小惠携手创作的这部《红色的风暴》的内容就取材于这段党史史实,长辛店就是书中故事的发生地。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内容提要”里指出这部小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二七’大罢工为时代背景”,而小说开篇的“人物表”之中介绍的主人公钟夏身份是“青年革命家,北方初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27岁。”雨花英烈邓中夏1894年生,27岁时恰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

  小说发表时,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而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名从“中夏”改为“钟夏”,其实也是邓中夏名字“中夏”的谐音。

  《红色的风暴》完成定稿后在1956年问世,先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第1至3期上连载,随后在1956年7月被工人出版社出版。作品发表和出版时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署名分别为魏巍、钱小惠。

  六十六年前出版的《红色的风暴》一书以文学的笔触在多线结构之中着重塑造、刻画了核心人物钟夏。小说内容场景变化较大,人物形象众多。而作者发挥出众的文学才华与功力,在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里细致入微地展开情节叙述,逐一将诸多斗争故事娓娓道来。并且,也用明快的叙事节奏,生动地描写了这位青年革命者从大学生成长为工人运动领导者的转变。因此,这本书是以艺术手法展现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的重要文艺载体。1959年7月,该书改编的同名连环画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予以出版,让这段史实的艺术化内容走向了更多的青少年读者。

  胡卓然在研究“雨花英烈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的课题时收集到《红色的风暴》原书以及在《解放军文艺》连载的版本,并且收集到了连环画版本的《红色的风暴》。他在课题之中收集的这些资料现在已用于雨花台的红色文化研究之中,并且,也提供给多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部文学作品带有剧本特征,近期,正在协助整理著名作家笔下雨花英烈题材文学作品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的志愿者,已将《红色的风暴》全部文字整理出来,以供更多高校的志愿者们将其搬上舞台。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已经开始尝试排演和录制《红色的风暴》的部分片段。青年学子穿上具有历史时代特色的演出服,以自己的“青春之声”,复现了书中以邓中夏为原型的“钟夏”和工人群众的多段振聋发聩的话语。

  晓庄学院是最早开展演绎活动的学校,正在排练扮演“钟夏”的大学生志愿者吴浩然表示,以自己的努力演绎《红色的风暴》,也是“沉浸式”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南京审计大学志愿者王海排则表示,自己和同学们利用排演《红色的风暴》内容的机会又阅读了长篇纪实文学《雨花台》等书籍重温英雄事迹,这将会让更多同学了解英雄事迹,从而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协会则把演绎活动面向才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大一新生们展开,希望能够将其融入对新生的入学红色教育之中。

  《红色的风暴》经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全文整理和活化利用的尝试,将会在红色文化教育的领域展现其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将会展现魏巍和钱小惠等老一辈作家为雨花英烈题材留下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康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