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豚”多次出现在长江江苏段 长江禁捕后首次江豚科考

2022年09月27日 10:45: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19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在江苏南京启动, 这次考察是继2006、2012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9月26日下午,科考船结束长江江豚江苏干流的考察任务返回到南京。 

  9月26日下午,中国渔政031、038两艘科考船结束一个星期的江苏段科考,返回到南京。这次科考除了常规的目视以外,还加入了被动声学、影像辅助观察系统、环境DNA技术等手段。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被动声学考察主要是将收声声呐放入水中,声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通过收集信号判断周边水域有没有江豚,但不能全过程收集声波;还有一部分持续收集声波,能形成一天的波形记录。两部分结合,可以有效判断江豚分布和数量。

  “环境DN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种监测手段,通过对长江干流的连续采样,获取水样中残留的水生生物种类信息,基于不同水域的江豚分布与相对密度等信息,对江豚分布数量极少的江段进行信息补充。”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郑劲松介绍。 

  长江江豚多在长江沙洲的洲头或洲尾、江湖交汇水域、汊江水域或近岸水域活动觅食。早晚有两次活动高峰,其中傍晚活动更为频繁。9月23日、24日傍晚,科学考察船分别在长江南通段五山附近水域和长江镇江段扬中雷公岛附近水域拍摄到江豚群。初步判断,扬中雷公岛附近夹江水域发现的4头长江江豚中,有一对为“母子豚”,幼豚应为今年四五月份刚出生的“新生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豚类专家陈炳耀告诉记者,长江江豚出现的地方,基本是原生态保护比较好的,比如原始岸线保护得好,船只比较少。

  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这次科考,是继2006、2012、2017年之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的江豚科学考察活动,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后,首次开展的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  

  江苏省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段斌介绍,十年禁渔之后 渔民退捕上岸渔船全部拆解,这次科考过程中,船的行进速度整个过程是没有障碍的。曾经参加四次长江江豚科考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感受的变化更为真切了:“过去我们考察的时候,水面有很多网具、渔业活动布满了整个江段,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作为以鱼为食的江豚,生存境遇自然大大改善,过去一些渔业活动区域江豚不敢去,现在江豚分布活动范围更广了。”

  据了解,此次科考在长江多个江段分段同步开展,科考结果在经过统计分析后,将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对外发布。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郑丽丽 编辑/康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