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南京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来到竺桥,给患者杨先生上门护理。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室护士长韩逍雅介绍,今天上门主要做一个PICC导管的维护,主要是针对化疗病人。一般患者手上都会留着一个PICC的静脉输液用的导管,管子一般要一周维护一次。
大约15分钟,护理完成,整个过程,也被记录仪拍摄下来。如果护理时出现问题,护士可以一键报警。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室护士长韩逍雅表示,第三方有个APP,提供一个像执法记录仪一样的摄像头在那边。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的话,可以按上面SOS键。这样可以后台进行对话、评估,就知道这边发现危险。
此前,杨先生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定期去医院维护外周静脉导管,但近期,杨先生身体变得虚弱,走路都困难,于是,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约,上传相关病例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后接单,安排护士上门。除去耗材费、项目治疗费,本次护士上门的费用为135元。杨先生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如果家人陪他去医院,来回车费,加上家人请假的误工费,远远不止一百多元。护理完后,所有的医疗垃圾,护士也都打包好,带回医院处理。
此前,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市民对这项服务比较认可。网约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价格,是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南京各社区医院开展的网约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有严格要求,参与的护士都由各区卫健委选拔、考核,服务流程比较规范。上门费用也由各区统一定价,基本在一两百元左右,耗材费则与门诊收费标准一致。
相对于卧床患者出门就诊需要支付的非急救转运车费用,网约护理上门服务费并不高,但由于收费系统和医保系统还没有对接,病人只能自费支付。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倪素兰表示,有一些服务项目确实是在上门以后不在医保范围内。希望把它纳入医保的范围,能够减轻居民的一些医疗就医的负担。
目前,南京大部分社区医院网约护理单量并不是很多。除去疫情等客观因素,基层护理人员不足也限制了"网约护理"的进一步开展。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护士长周洁介绍,因为今年三月份有疫情,网约护理平台关闭了一段时间。今年到目前为止,上门服务的大概是14单。和三甲医院比的话,可能专科护士是不如他们多的。南京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唐进表示,当服务的项目比较少的时候,需求相对就比较少。那么这样的话,可能接单量就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服务的项目铺得很开,风险可能就不太好控制,可能风险就多一点。
当前,社区网约护理开展的主要是血糖监测、雾化、创伤处理等风险小的项目。插胃管、产妇催乳护理等,还缺乏专科护理人员。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考虑增加更多的专科医护力量,让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倪素兰介绍,后期准备在这个中医康复,母婴,老年人在家里面进行康复训练,中医的一些护理,比如拔罐、针灸。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家里面进行的,安全系数比较高。母婴这块是准备在新生儿的护理,还有就是孕妇的一些上门的黄体酮的注射,想延伸到这些方面的服务。主要是想让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到医院不方便的,通过这种服务填补居家医疗的一些空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编辑/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