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入高质量项目助力产业振兴?如何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这些都是摆在江苏省民政厅派驻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第一书记储东巍面前的难题。
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解难题,金兰村第一书记储东巍主动牵线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6所高校,来金兰村党建共建,校村携手开展了基地挂牌、理论宣讲、三农调研等活动,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为金兰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思政课堂开在田野上
河海大学在金兰村挂牌“河海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河海大学基层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硑究与实践基地”,校村双方签署了党建共建乡村振兴协议。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金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被聘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该校首位被聘为兼职教师的村干部。
河海大学师生给村民们带来了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宣讲。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锐教授表示,学校以此次校地合作党建共建为契机,在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村(社区)党建品牌塑造、田野上的思政课教学等方面与金兰村紧密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理论优势,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村里来了专家
金兰村作为全省首批首批无人农场,拥有各类无人农机12台套、智能化管理平台机械30套。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立强副教授带领学生一头扎进金兰农业专业合作社,对插秧机、收割机、喷雾机等无人农机设备进行了检测和维护,有效提高了农机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韦巧艳副教授主要从事废水生物处理研究,她带领学生来到田间地头,对金兰村农田生态水质和污水处理进行采样调研,对部分村民进行了访谈,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周边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意见建议。
数字经济在弥合城乡差距,加快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温德朝副教授来到金兰村,对共同富裕视域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展开研究,提出了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等发展路径。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焕明教授表示,将利用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的便利条件,帮助金兰村进一步挖掘党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用高质量的党建引导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暖人心
“发挥大数据社会服务优势,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常州大学刘晓姣老师说道。今年暑假,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发展成就考察团——三农先锋队”赴金兰村开展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常州大学师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对村委会办公电脑等设备进行了更新维护;与村干部一起,顶着烈日进行人居环境治理;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捐赠生活物资,并在金兰村挂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后期将常态化选派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最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在金兰村第一书记储东巍看来,根据金兰村的特色和需求,加强与高校的党建共建合作,尤为重要。为缓解乡村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等现实难题,金兰村将着力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入农业科技等方面人才定期来村指导和服务,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