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平凡却光辉的职业,不谈富贵,无关名利,却播撒融融爱意,郁郁希望;有这样一些普通又伟大的家庭,不算显赫,寻常家业,却将教育热忱代代相传,辈辈接续。月映桃李,情满中秋,今天,让我们一起轻叩他们的家门,去聆听“教育世家”的精彩故事。
五代为师传道授业
连云港李林国“教育世家”传承百年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好,跟老师一起说一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预备,起!”9月8日上午,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李林国正在给同学们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
立德树人。生在“教育世家”的李林国,一直谨记祖上教诲,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孜孜以求。
从李林国的高祖父李福田开始,家族有五代人连续为师。李福田是清末秀才,1878年开始先后在响水县黄圩、安东县的朱程码、下营、蒋管营、大程集、鲤鱼荡等地教私塾经书,这一教就是38年,因为治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
曾祖父李揖颜191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六师范,自筹资金,建校舍、置学桌,在家乡创建了鲤鱼荡小学,后该校被批准为涟水县县立初小,李揖颜也被委任为该校校长。1956年12月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在这张珍贵的奖状上,还有时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的签章。
祖父李永仁1957年从淮阴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泗洪、涟水等多所学校任教,1993年退休。在36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市、县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省市县级表彰。一辈子辛勤育桃李,家庭1985年被淮阴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世家”。
父亲李春亮也是做了一辈子老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各种荣誉证书记录下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奋斗的大半个人生。
38岁的李林国已是家里的第五代老师,从高祖父考中秀才当老师开始,教育事业在这个家里已经传承100多年。
2007年,李林国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担任数学教师。从教以来,他牢记父亲的教诲,以传承教育世家的优良作风为己任。他多次荣获灌南县教学质量奖、教学工作综合评估先进个人、优秀辅导老师等荣誉称号,家庭在2021年被评委连云港市“最美家庭”。
李林国告诉记者,自己为“教育世家”感到光荣与自豪,深感作为家里第五代教育工作者的传承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教育世家’的优良传统,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让教书育人的根脉延续。”
“往年的教师节没放过假,今年恰好跟中秋节是同一天,能感受一下假期的‘福利’”,李林国说,今年的中秋节,他会和爱人、儿子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儿子今年读六年级了,他很乐意看到孩子以后也成为一名老师,“但我希望他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而不仅仅是因为家族传统,因为这既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也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
为学生成长拼尽全力
无锡郁一奇一门七师捧“三心”
来自无锡的郁一奇老师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教师,家中有6名党员,4位校长,4人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战争让父亲和孩子们离开了课堂,可他坚信,没有教育,国家就没有未来。”郁一奇回忆,抗战爆发后,父亲郁沛霖从洛社师范回到老家自办私塾授课。1948年,郁沛霖成为无锡东大池树人小学校长,自此扎根乡村小学30余年。
1968年,大学毕业后的郁一奇到江阴顾山中学任教,和父亲一样坚守乡村。其间,同为教师的妻子蒋泳琪带着一双儿女在无锡工作,二人心怀同样的育人志向站在不同的讲台,异地而居16年。
在家庭浓厚育人氛围的潜移默化下,郁一奇的一双儿女也先后加入教师行列。儿子郁栋已有23年教龄,负责无锡市中小学生计算机竞赛15年,参与建设新型老年大学、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指导……扎实的育人脚印让做父亲的郁一奇十分骄傲。女儿郁岚则进入江苏省税务干部学校,将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与相关课题结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道路上接续奋斗。
在郁一奇心中,“敬业谦和”是一辈子守在乡村小学的父亲郁沛霖留给这个教师家庭的珍宝,“为学生成长拼尽全力”已成家风。
在江阴顾山中学的16年,郁一奇把青春和师爱留给了那里的孩子们。“平时吃住在学校,把全部时间都花在辅导学生上。”郁一奇说,刚恢复高考的那些年,他的很多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走出农村,开启了新人生,“我希望村里的孩子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长辈教师”精勤敬业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影响“晚辈教师”的行动。儿子郁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不断钻研,主持省内相关教材编写,还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女儿郁岚参加工作后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入选省国税系统首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女婿宋校能在江南大学担任体育教师26年,教学科研两不误,还作为主教练带领江大女篮参与多项省级比赛……
“学生有困难,做老师的帮一下,扶一把,举手之劳。”在郁沛霖的影响下,爱生如子的情怀在郁一奇家生根发芽。
郁一奇说,教师世家,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从他的父亲,到他本人,到他的儿子,要真正地把教育下一代作为整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要一代一代往下传,让教师工作能在家庭里面传承下去。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