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真情守护,她让600位老人不再孤单

2022年09月10日 14:36: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4岁的李青是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一名养老护工。周一早晨9点,她穿梭在菜场里,对照着记事本上的清单,帮社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采购三天的食材。老人们的喜好各不相同,"丝瓜要长不能短""西红柿喜扁不喜圆""肉要瘦不要肥"……对于这些要求,李青都一一满足。

  从菜摊到肉摊,再到调料摊、茶叶摊,不到一个小时,二三十项物品就已采购完毕。回到社区后,李青将它们逐一分发、送货上门。李青工作的雨花台区齐修社区,是南京市公共租赁房最集中的片区,特殊的住房性质决定了其人口构成的复杂性,600多户独居、空巢老人更是给社区养老工作出了一道难题。不过,尽管人多事杂,但几乎每位老人的健康指标和生活所需,李青都烂熟于心。齐修社区独居老人朱凯明说,她总能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事情。

  和老人们打交道的五年里,李青每天都会接到不少老人的求助。测量血糖血压、上门打扫卫生、交水电煤气费、线上挂号,甚至使用智能手机……虽然都是小事,可要当好他们的"百事通"并不容易。她说,自己刚入职时,也是一脸茫然,根本无从下手。

  2017年李青刚入职时,正好赶上社区摸排老人情况,为老人们建档。由于李青是生面孔,她和同事们一起上门了解老人们的情况时,老人不免心生警惕,告知的信息也多有保留。该怎么让老人们信任自己呢、打开心扉呢?李青想了个办法:多干活。

  对于李青的认真和贴心,不少老人都多有赞许。齐修社区的独居老人范万晋说,李青每周都会上门四五趟,打扫卫生、买东西、和他闲话家常。腿脚不利索的他一次不慎摔倒在地,打电话给李青,她很快来陪他去医院检查身体。齐修社区独居老人范万晋尤其强调李青的耐心:“对于工作,她从来不厌烦。好多年了,一直这样子。”

  日常的照料之外,2018年以来,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三节,李青也会陪伴在老人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

  一千三百多天的陪伴和守护,让李青成了老人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她的手机也成了老人们的求助热线,白天黑夜,24小时在线。让李青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有肺病的老人凌晨四点的来电。老人患有慢阻肺,2018年冬天的一天,由于病情突然加剧,他打了电话给李青。睡梦中的李青赶忙和另一位同事一起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医。

  不论是为失能老人处理大小便,还是陪老人聊天;不论是忍受高温帮老人打扫卫生,还是为无子女老人料理后事……李青事事有回音,时时有回应。日复一日的体贴周到里,她逐渐成了老人们的"大管家"。办公室抽屉里放着的20多把备用钥匙,是二十多位老人沉甸甸的信任。李青至今记得,第一个将钥匙交给她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年纪大了,总是忘带钥匙,而他的孩子住在镇江,无法即时回家。好几次被锁在门外后,老人决定将钥匙交给李青,他说,由李青保管,他很放心。

  对于老人们来说,五年前,李青还是个"小丫头",而现在,儿女未必能做到的事,李青做到了。齐修社区居委会原副主任说,李青干起活来不怕脏不怕累,也总对老人展露真挚的笑容,这都是因为她对老人的爱源于真心。

  付出劳动,更付出真情;治愈孤独,更温暖了时光。在描述自己与社区独居老人的关系时,李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词:亲人。她自小被奶奶带大,直到16岁还和奶奶住在一起,祖孙俩感情很深。正因为此,她更能够体谅老人的难处,也从不嫌弃老人——每个人都会老,身体机能的退化是任何人都无法扭转的。尽管她从事的只是一份很平凡的职业,但这能够给很多老人带去温暖和美好。李青说,老人的信任和依赖是她成就感的来源,经过这几年的相处,老人们愿意把自家钥匙寄存到她那里,也愿意告诉她他们心中的一些小秘密,这些都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薇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