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东经119.23度北纬34.79度
清晨,从海州区太平村一路向临洪河口特大桥北行,耳畔是秋风轻抚芦苇荡的沙沙声,目之所及阳光洒落点点斑斓。
突然,一阵“啪啪”声从芦苇荡传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只白鹭从芦苇荡中展翅高飞。生灵活跃的身影为清晨的临洪河口湿地增加了几分灵动之美。
临洪河口湿地是海州湾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是东亚—澳大利亚迁飞路线上的多种水鸟迁徙中停地和越冬地。
数据显示,临洪河口湿地与鸟类相关的栖息地就达到近270公顷。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让临洪河口湿地成为连云港美丽海湾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轻轻地拨开芦苇荡,在一片片低矮碱蓬草的缝隙中,波光粼粼的水中,各种水生植物将成片水网分割成纵横交错的水道。野鸭家族在层层绿意的遮掩下集体行动:成年野鸭身披褐色的羽毛在前面领头,小鸭子们则跟随其后,慢悠悠地游泳嬉戏。
水网分割成纵横交错的水道。野鸭家族在层层绿意的遮掩下集体行动:成年野鸭身披褐色的羽毛在前面领头,小鸭子们则跟随其后,慢悠悠地游泳嬉戏。
不远处,一只斑嘴鸭无意欣赏朝阳中的湿地美景。只见它扇动翅膀,掠水而起,一个猛子扎进平静的水面,捕捉到一条小鱼后,向着家园飞奔而去。
在斑嘴鸭的后面,是两只翩翩起舞的白鹭,它们在不同的湿地丛林间跳跃飞起。
眼前所见,如水上森林般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生态所林业工程师钟稚昉曾经对临洪河口湿地的鸟类进行生物多样性调研,他介绍,这里不仅有半蹼鹬、黑腹滨鹬、翘鼻麻鸭、斑嘴鸭等常规物种,也记录到黑嘴鸥、东方白鹳、白腰杓鹬、震旦鸦雀等保护物种。
为了保护这个“鸟类驿站”,我市对临洪河口湿地开展了修复工作。
困扰临洪河口湿地最大的难题就是外来侵入物种互花米草。其存在不仅造成了原有潮间带生物不断减少,让部分湿地区域丧失潮间带功能,而且还严重影响鸻鹬类水鸟栖息觅食。
临洪河口湿地修复项目技术人员刘艳双介绍,过去几年,他们清除互花米草面积194.66公顷,征收养殖鱼塘及贝类养殖区面积195.18公顷。这些动作让他们重塑了被鱼塘、互花米草影响的湿地景观,促进鸻鹬类水鸟栖息地新生。
在湿地生态步游道漫步时,最醒目的就是一块块绿色的湿地保护警示牌。
刘艳双介绍,为了减少人类对鸟类的影响,每年迁徙季节,生态步游道进行封闭式管理,为鸟类迁徙留下生态廊道。与此同时,我市还定期对水鸟种群和数量及水质、生境演替等方面进行监测,精准评估湿地恢复成效和强化保护措施。根据2019年和2020年跟踪调查,湿地修复项目实施以来,该区域的鸟类种群呈现稳健的上升趋势。
夕阳西下,成群的暮归鸟儿披上了金色的纱衣。它们或三两成行掠水飞过,或成群结队在湿地上空飞舞盘旋,还有大胆的鸟儿在浅水区涉水而行,留下悦耳的鸟鸣。
正当我们想更加深入地贴近湿地,感受大自然之美时,一只调皮的麻雀站在前方挡住去路,憨态可掬地望着大家。此刻,我们才真正感受到美丽海湾建设的意义——让湿地这道天然的屏障成为生灵永续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