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仅0.07毫米!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不开颅即可精准定位脑内病变

2022年09月08日 17:05: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近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就像神经外科手术的“GPS”系统,不仅能提供精准手术定位,还可实现最优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手术预案的模拟,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且误差仅为0.07毫米!

绝望中看到一线生机

  52岁的丁先生7个月前因四肢无力在当地医院检查被告知颅内多发肿瘤,这对丁先生一家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地医院为明确肿瘤性质同期为丁先生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为脑软化伴炎症。后丁先生仍感到症状未得到缓解,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是颅内恶性肿瘤,需要开颅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绝望中的家人不愿放弃一丝希望,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王笑亮副主任医师了解到丁先生的病情后,仔细地查看病例资料,最后建议丁先生再次接受活检,明确肿瘤性质。他告诉丁先生,利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活检术,不用开颅且可精准定位明确脑部病变性质,然后再进行对应治疗,此方案让手术的风险大幅度降低,而且患者产生后遗症的概率也非常小。

  听说不用开颅,丁先生如释重负,欣然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住院后,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王笑亮副主任医师及全科医生多次讨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精准定位,高效微侵袭

  手术当日,一切准备就绪。王笑亮副主任医师将丁先生术前CT扫描数据导入机器人系统,三维重建脑内血管神经,明确靶点和穿刺点,然后精准定位病变位置,使用机械臂稳定操作进行穿刺,将穿刺点定位误差控制在0.07毫米以内。看着穿刺针取出的病理组织,很难想象竟是一根针从人脑深部穿刺出来的标本。整个手术耗时不到30分钟。

  术后第一天,丁先生精神状态良好,说话和吃饭一如往常,还可以下床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这让家人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颅内肿瘤不一定是瘤!

  然而让丁先生一家更加欣喜的是病理结果显示:丁先生脑内多发的病变并不是肿瘤而是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罗道病(Rosai Dorfman病),也就是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此病为良性增生,无需特殊治疗。

  “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好几家大医院都告诉我是恶性肿瘤,我无数次想一了百了,不愿拖累家人,真后悔没有早点来这里啊!”得知这一好消息,丁先生激动不已,拉着医生的手哽咽地说道。

科普时刻

  罗道病(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的、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累及多个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的无痛性增大的结节样包块,同时可伴有发热、皮疹等。大多可以自愈,少数患者病程较长。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罗道病比较罕见,主要表现为幕上累及硬脑膜的实性肿块,所以常与脑膜瘤相混淆,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依靠术后病理诊断。

  颅内罗道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可有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癫痫等不同表现。颅内单发病灶手术全切一般效果较好,目前观点认为罗道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术后激素治疗可能会有较好效果。

  (编辑/沐梓 通讯员/王娟)

layer
快乐分享